
“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档案的制作规范研究”项目开题会日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该项目隶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专项,于2019年12月正式立项,由冯骥才担任该项目顾问。
爱好广泛、幽默风趣的冯骥才先生,一直被称为富有情怀的“文化学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田野调查和民俗文化抢救工作。同时他又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神鞭》《三寸金莲》是广为传颂的名篇,《俗世奇人》《海外趣谈》等作品体现他擅长深入民间和喜好行走的风格。
6月11日,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成立会议暨天津综合能源发展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办,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大学、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寻人得人,遇人知人,似乎始终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随缘事件。以产引才,与大院大所深度融合,搭建各类平台,近年来,“求贤若渴”的东营不断创造“产学研”“结对子”的契机、良机,逐渐构建起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系统”。聚焦“5+2+2”产业体系,以产引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与英国萨里大学逯高清院士一起突破生物燃气纯化应用技术,已经完成中试和放大生产。
当下进入高校毕业季。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记者从昨天市教委举行的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整体就业率超过70%,就业形势平稳可控。”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用画家的眼睛描摹作家,用作家的心灵感知画家。作家冯骥才的新书《文雄画杰》近日出版,聚焦中西文坛艺坛人物。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冯骥才书写的是他敬仰的前辈、熟悉的同行,包括茅盾、冰心、曹禺、韩美林等,还写了梵·高、列宾等国外艺术家。他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生活,乃至习惯、嗜好,种种关于个人的细节与小节,深入挖掘其艺术独特性的内因。
1942年出生的冯骥才,人称“大冯”,写小说是个高手,已经出版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还能画画,办了不少画展,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并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致力推动传统古村落保护。这么一个多面手,书房是个什么样?
对于写作,作家冯骥才有很好的感悟。有一次,一位年轻作家问他,怎样区分散文与诗歌和小说?他轻松地回答: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被从大地弹射到月亮上就是诗歌。这样的描述很生动,容易让人记住。
今晚与您分享冯骥才的文章《摸书》。
火星探测车、水陆空多栖侦查移动飞行器、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全自动按摩洗头机……这些可以“上天入地”、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科研设计,全都出自今年刚刚毕业的本科生之手。2020年6月16日,历时1个多月,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主办的第十四届“广数杯”本科生毕业设计大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落下帷幕。
6月15日,天津大学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2.0(以下简称方案),包括构建完备的新工科教育平台体系、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教学设计、建立健全新工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新工科教育系统环境四个方面,推动新工科建设再深化。
由人民网、人民智云、人民网教育频道、酷狗音乐、咪咕音乐联合举办的“同学少年 未来向前”2020全国大学生毕业云晚会将于6月19日20点准时与同学们相见。
6月17日,天津大学举行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五周年座谈会,发布《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立倡议书》。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6月17日,天津大学举行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五周年座谈会,发布《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立倡议书》。
昨天,天津大学举行首届中国高校法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暨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五周年座谈会,发布《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成立倡议书》。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法学教育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教育部高教司、中国法学会、天津市政府、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天津市公安局、天津市法学会和全国50多所法学院校领导专家济济一堂,研讨新时代高校法学教育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