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人民网:全国大学生毕业云晚会成功举办 573万人“云”庆“毕业了”

    由人民网人民智云、人民网教育频道、酷狗音乐、咪咕音乐联合主办“同学少年 未来向前”2020全国大学生毕业云晚会19日成功举办,573万人观看直播晚会,同时在线最高人数超过120万,弹幕互动量达370万。

  •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天津智港”千帆竞

    新华社天津6月22日电(记者王明浩、刘元旭、邵香云、白佳丽)盛夏时节,天津第四次迎来世界智能大会,从线上到“云端”,继续探讨人类与智能相遇后的无限可能。搭建平台、以会兴业,智能因子的注入,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质感”。 作为率先提出智能科技产业概念的城市,天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每5家规上企业中就有1家是智能制造类企业;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先进通信、机器人等9大优势领域;2019年智能科技产业比重达到16.6%……新引擎跑出加速度。 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一个智能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天津智港”正在走来。

  • 央视新闻:天津: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明日开幕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明日开幕。

  • 科技日报:纳米机器人“穿金戴银” 实现肿瘤深度、精准治疗

    近日,天津大学药学院李楠团队提出纳米抗癌新策略,通过创新设计,将金、银作为纳米抗癌药物载体,同时金、银也发挥治疗作用,由此研发出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新一代纳米抗癌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生物材料》上。

  • 天津教育报:天大设计年展“云上”开幕打开通往未来生活的大门

    日前,天津大学设计年展“云上”开幕,工业设计专业和动画专业的学生用数百件前沿设计作品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生活的大门。天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自2015年开始举办设计年展,天大人的设计作品和奇思妙想迅速成为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 中国纪检监察:冯骥才:必须把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承担起来

    近二十多年,我爬山涉水、走村串巷去做文化遗产调查、古村落调查,现在虽然年龄大了,上山有点困难了,但还是去了一些地方,跑了一些村落,因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着非常大的问题。比如说传统村落保护,我们从200多万个自然村挑选出681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但是将近一半的村落慢慢的走空了,没有人了。这仍然是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仍然是我的事。

  • 农民日报:《鹤顶凤冠:冯骥才序文精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鹤顶凤冠:冯骥才序文精选》是著名作家冯骥才数十年间所作序文的精选集,序文分两部分,一是为自己的书所写的自序,一是应人所邀写的代序。该书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白鹤周身雪,顶上一点红。”

  • 今晚报:冯骥才:为每一座村落建一份清单 为传统村落遗产档案制定相关规范开题立项

    “中国传统村落遗产档案的制作规范研究”项目开题会日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该项目隶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专项,于2019年12月正式立项,由冯骥才担任该项目顾问。

  • 光明日报:在一方天地中酝酿“书房美学”——评冯骥才散文随笔集《书房一世界》

    爱好广泛、幽默风趣的冯骥才先生,一直被称为富有情怀的“文化学者”。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田野调查和民俗文化抢救工作。同时他又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神鞭》《三寸金莲》是广为传颂的名篇,《俗世奇人》《海外趣谈》等作品体现他擅长深入民间和喜好行走的风格。

  • 中国科协网: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成立会议暨天津综合能源发展论坛召开

    6月11日,天津综合能源专家服务站成立会议暨天津综合能源发展论坛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举办,活动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大学、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 大众日报:东营:“产学研”结合加速 高质量发展蓄能

    寻人得人,遇人知人,似乎始终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随缘事件。以产引才,与大院大所深度融合,搭建各类平台,近年来,“求贤若渴”的东营不断创造“产学研”“结对子”的契机、良机,逐渐构建起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系统”。聚焦“5+2+2”产业体系,以产引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与英国萨里大学逯高清院士一起突破生物燃气纯化应用技术,已经完成中试和放大生产。

  • 今晚报头版:全市高校整体就业率超七成

    当下进入高校毕业季。受疫情影响,今年全国87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记者从昨天市教委举行的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整体就业率超过70%,就业形势平稳可控。”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 南京日报:冯骥才眼中的文艺大家

    用画家的眼睛描摹作家,用作家的心灵感知画家。作家冯骥才的新书《文雄画杰》近日出版,聚焦中西文坛艺坛人物。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冯骥才书写的是他敬仰的前辈、熟悉的同行,包括茅盾、冰心、曹禺、韩美林等,还写了梵·高、列宾等国外艺术家。他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生活,乃至习惯、嗜好,种种关于个人的细节与小节,深入挖掘其艺术独特性的内因。

  • 光明日报:冯骥才的书房,是个什么样?

    1942年出生的冯骥才,人称“大冯”,写小说是个高手,已经出版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有《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还能画画,办了不少画展,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并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致力推动传统古村落保护。这么一个多面手,书房是个什么样?

  • 中青在线:冯骥才:写作是一种自我震撼

    对于写作,作家冯骥才有很好的感悟。有一次,一位年轻作家问他,怎样区分散文与诗歌和小说?他轻松地回答: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被从大地弹射到月亮上就是诗歌。这样的描述很生动,容易让人记住。

共10912条 首页上页1...480481482483484...728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