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63岁的脑出血患者徐宝钏正在借助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研发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依靠运动想象进行手腕功能康复训练。这个“纯意念控制”的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系统叫“神工”,核心技术就是脑机接口。天津大学近年来在医工结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瞄准医疗健康前沿问题,在“新医科”高地持续发力。
2020年10月14日,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启动座谈会在天津大学举行。国家“一带一路”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是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民委号召,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省区具备条件的院校设立的人文与人才发展研究机构。
今年3月,教育部批准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正式设立。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中方主任肖松山说:“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特区精神为指引,融汇中美、扎根深圳,努力把深圳学院建设成为开放共享、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平台,努力打造新工科建设的深圳模式、人才荟萃的国际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双方将进一步共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三所天津市地方高校
从市教委获悉,昨天,本市与教育部再次携手合作,就进一步共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建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3所天津市地方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处于这个时代的天大学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开学季,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判卷上。不过这种智能阅卷系统也时有“翻车”现象。据报道,一款号称服务于美国两万所学校的AI阅卷系统就受到了质疑,学生们借助它的漏洞,“裸考”就能轻松及格。之所以被学生们钻了空子,是由于该系统只是通过关键词进行评分,学生们只要输入相应关键词,即使几个关键词之间没有关系,也能顺利过关甚至获得高分。
10月12日福州市15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并与天津大学集中签约活动同步举行,标着滨海新城产学研项目成果落地转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近日,天津大学刘文广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两面神”黏附水凝胶,该凝胶的两面表现出截然相反的黏附特性,一面可以牢固地黏附在体内的受损组织以替代手术缝合线,另一面不具黏合性,可以有效防止组织间发生黏连,并且在体内14天内可实现完全降解。
2020年10月11日,天津大学申请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专家论证会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出席论证会并致辞。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郑刚,文科办主任、人文社科处处长张俊艳,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何芳,研究生院学位办秦朝霞及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师代表参加论证会。
10月12日,由天津大学和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联会研发的大指令集高速无创脑机接口打字系统亮相吸引了众人的围观。
12日,福州市15个数字经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同步举行与天津大学集中签约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林宝金,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相关数字经济领军企业负责人,市有关领导分别出席活动。
10月12日上午,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峰会主题“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发表观点,分享体会。
“十一”过后,这场漫长又特殊的大学开学季基本结束,散落在各个地方的大学生们终于“归队”,重返大学校园。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不少大学校长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我确实有两张面孔。但谁说作家不能写出两种审美语言呢?鲁迅的《阿Q正传》和《伤逝》,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贝多芬传》,都不像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我的新作里藏着另一个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