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记者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获悉,两校教务处已宣布,2021年春季学期对本科生开放校际互选课程,两校之间本科生可互相选课。
“天津大学的党史课中,程斯宇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把红军长征地图手绘在黑板上,同学们连连称赞,说‘老师把四渡赤水用兵如神的故事讲活了’。”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代表讲起学校的党史课时颇为自豪。他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校应当扎扎实实、高质高效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努力构建各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建设起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基础研究基地。随着‘双一流’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最好发展时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会将对‘十四五’规划进行审查和批准,我希望能利用参会的机会,去学习、研究和理解‘十四五’规划,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精准建言资政,更好履行委员职责。”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天津大学申报的储能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两个专业全部获准设置。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领衔,中科院、天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对“黎明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创新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机器人构建了集精准定位、自主规划、智能控制、安全防护于一体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体系,成功应用了双臂自主、单臂人机协同机器人及系列化末端执行器,带动形成了配网带电作业成套装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创新成果突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3月3日,“黎明牌”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累计在天津地区开展应用344次,在全国10余个省市推广并实现产业化。
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天津大学1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止目前,天津大学共有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为促进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的优势资源共享,丰富本科通识课程体系,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程资源,两校教务处经研究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2021年春季学期,南开大学向天津大学本科生开放9门通识课程。
“四史”教育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应当坚持历史理论和社会实践的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世界观教育和方法论教育的统一、合规律的客观实在性和合身心的价值理想性的统一等原则。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会将对‘十四五’规划进行审查和批准,我希望能利用参会的机会,去学习、研究和理解‘十四五’规划,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精准建言资政,更好履行委员职责。”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在接受采访时,正在对自己的提案进行最后的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天津市委主委,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在全国两会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对构建中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支招献策。
近日,天津大学获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两个本科专业,专业均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产业界”为原则,与国家战略相结合,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大逻辑”,符合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符合促生和培育面向未来新领域、新业态的要求。
作为诞生于农耕文明、物质匮乏年代的春节,面对现代化、城市化的新生活方式,习俗在消失,年味在变淡,过年的仪式感也在渐渐简化为年夜饭、春晚、拜年的“老三样”,并渐渐脱离农耕文明和家族传承的文化内核。于是,在一些人眼中,春节几乎等同于“7天长假”“大周末”。那么,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春节如何显得与其他日子不一样呢?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新一轮党史教育正在全国开展。高校是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对数量庞大的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国高校借助5G、VR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让师生置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党史课日益立体、鲜活,赢得学生广泛欢迎。
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主任高峰教授课题组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与人类受体在不同温度下结合特性的差异,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该项研究2月22日在线发表在生物信息学领域顶尖期刊《生物信息学简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