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作者 刘垚瑶)
在铭刻校史的九号教学楼里,
闪耀着人文与艺术之光。
小小的走廊,载着大大的梦想。
这里,有春风化雨的师者,
以学问为舟,载梦远航;
这里,有心怀热望的学子,
以笔墨为剑,书写理想。
雕塑中寻民族魂,画布里见九州情。
胸怀艺海纳寰宇,笔写山河焕峥嵘。
工与艺交辉,理与文相融;
从工艺到艺术,从书法到绘画,
每一滴墨水,
都浸润着时代的脉搏;
每一寸画布,
都流淌着文化的血脉。
哲思与智慧,在课堂上碰撞,
诗意与美感,于笔墨间绽放。
育万千学子于斯堂,
传千年精神于道途。
文心筑梦江山远,艺韵成诗岁月长
文为灯,点亮寰宇星辰;
艺如海,奔腾大川千古。
文者,通古今之变,载道于世;
艺者,畅天地之灵,化境无疆。
在时光的长河里,
文学如星辰,熠熠生辉。
是鲁迅的呐喊,
《狂人日记》里刺破黑暗的利剑;
是巴金的《家》,
让世代血脉,在冲突中寻求温情。
艾青低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冰心用《繁星·春水》写下母爱的柔情;
朱自清以一篇《背影》,
让父爱的深沉化作永恒。
徐志摩挥手说:“再别康桥。”
每一缕柳梢轻扬,都是对自由的向往。
《哈姆雷特》问:“是生存还是毁灭?”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与殇,
化作永恒的泪光。
菲茨杰拉德写下《了不起的盖茨比》,
那追逐绿光的梦,
碎裂在浮华的浪潮中。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是老人和大海的搏斗,
每一次挥杆,都是生命的呐喊。
文学是海,流动不息,
它让冰冷的历史有了温度,
让奔涌的时代有了光芒。
看墨香流转,时光回响。
这里有千年的山川,有万里的河流,
有古人的情怀,也有画家的梦想。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一座桥,一条河,画尽百态人间。
李唐笔下的《万壑松风》,
藏着大宋的浩然之气。
仕女簪花而立,容颜如玉,
《簪花仕女图》的线条,
描绘着历史的脉搏。
笔下山河,亦是心中丘壑
是古人的梦,也是今人的歌。
请听,那熟悉的声音,
在雪山与戈壁间回响,
“你好,老师”
普通话,连通着这万里河山的胸膛
不论是西藏的雪域高原
还是甘肃陇上的黄土地
普通话的传递,
是孩子们眼中的新希望,
它让沙漠的胡杨树下,
有了梦想的种子,
扎根生长,延伸到未来的远方。
是语言的传递,更是文化的交融;
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梦想的启航。
它让不同民族的歌声汇成大合唱,
让五湖四海的故事在文字中流淌。
忆往昔,津门风物远,薪火自薪传。
看今日,书卷无尽展,画笔寄凌烟。
忆昔日,朱楼碧影,书声伴清风;
看今朝,桃李芬芳,英才遍寰中。
百三十载,沧海横流,津门巍巍承风骨。
工学启道,文艺生辉,书香浩渺映苍穹。
泱泱中华,诗书礼乐为根;
悠悠学府,文工并举谋新。
百余年来,校史如诗,辉煌如画,
风雨飘摇,未改赤子之心;
时代激荡,唯愿强国兴邦。
津门自古多俊彦,沧海横流志弥坚。
今日再赋凌云志,他年桃李满庭轩!
愿此间文艺永兴盛,
愿北洋同祖国同辉煌!

诗文配图
图片名称:中外师生共祝“福满北洋”
图片作者: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讲师 刘垚瑶
图片说明:2025年1月7日腊八节中午,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建筑学院等10个学院的70余名中外师生参加了新春送福活动,共祝福满北洋!
“百卅北洋 天大情怀”校庆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师生校友及关心了解天大的社会各界人士投稿天大故事,辑录天大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请点击链接,了解征稿活动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0BIlXPKMjzRlT2uXpJSwpg
投稿邮箱:tianda130@163.com
(编辑 焦德芳 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