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作者 东野升珍)2025年是天津大学建校百卅纪念,恰逢王学仲先生诞辰百年。1953年8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的王学仲先生被分配到天津大学担任教职,直至2013年去世,恰好跨60年。中国古人认为“六十甲子”,天干地支循环作配,风云变幻星移斗转,王学仲的辛勤耕耘已深刻融入北洋发展律动,为学府艺路文脉筑基,是天津大学名副其实的人文大先生。
王学仲先生及其创立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是天津大学的文化艺术名片。王学仲生前曾任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是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同时,中日建交后,王学仲又是我国较早一批公派赴日专家,先后率团访问、应邀交流近十次,是中国赴日长期讲学交流、传播文化的重要先驱人物,在日本学界影响较大。研究所成立以来,海内外来访络绎不绝,治学成就广泛传播,艺术传承桃李芬芳,是天津大学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
王学仲先生是天津大学美术学科教育的创建人、奠基者。王学仲一生治学,以“四我”精神为根本。“四我”中的“扬我国风、励我民魂”,勉励艺术家以家国情怀为最高要旨,“求我时尚、写我怀抱”则强调艺必己出、自出心裁的重要性。“四我”精神始终贯穿先生的艺术人才教育实践,体现出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特殊使命感和崇高责任感。1986年,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成立并获“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文学硕士授予点,也是国内理工高校的首创之举。此后,王学仲培养大批在海内外文学艺术界弟子门生,他们有的是来到天津大学学习、进修,有的是通过国际交流造访请教。他去世后,“天津大学王学仲人文教育基金”至今仍在支持鼓励天津大学人文社科领域优秀青年教师和学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倡导人文教育理念。
王学仲是天津大学校园风景的赞颂者和表现者。作为艺术大师,他毫无保留的创作北洋、讴歌北洋。王学仲在个人著述中认为,“天大校园是一座具有学术气氛和美感的公园”,处处皆能入画。天津大学95周年校庆,王学仲先生作国画《天大八景》献礼。中国古人饱游饫看,有以“八景”撮一方胜地的习惯,如潇湘八景、关中八景、燕京八景。在先生眼中,天大亦不乏主楼喷泉、求亭临渊、凌桥卧波、黾园修竹、青湖竞渡这些可付纸素、入诗囊的风物美景。王学仲在校园内写生、创作,以艺术作品记载校园风貌变迁。他为学校题写的北洋大学堂、求实会堂大字,笔力浑厚刚健、尽显文人风骨,是一代代天大学子心中难以拂去的艺术印记。
我的家乡距离王先生家乡不过80公里,久闻其盛名。后至黾园(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再度求学,才一睹其艺术和治学精神全貌。王学仲先生一生勤俭朴素、淡泊名利、谦和而坦率,不讲衣食住行,以“钉钉子”和“黾勉不敢告劳”的精神,矢志不移耕耘在艺术事业之中。他心念故土,高风亮节,无偿捐献个人作品和收藏文物,用于家乡文化事业建设;他在日本讲学授课“抱着为祖国争光,不为个人谋利之目的,心之所系在于弘扬祖国固有之文化”;他对待学生倾其所有,热心帮助,指导他们的艺术创作时,往往言辞恳切、直言弊病,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可以说,王学仲是胸怀国家民族大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学者型艺术家。
负重前行者,履历亦远深,人文大先生垂范后学,其影响是深远和广阔的。巍巍北洋百卅发展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驾齐驱,王学仲先生对天津大学的热爱和贡献,也应被长久铭记。
“百卅北洋 天大情怀”校庆征文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师生校友及关心了解天大的社会各界人士投稿天大故事,辑录天大人共同的历史记忆。
请点击链接,了解征稿活动详情:
https://mp.weixin.qq.com/s/0BIlXPKMjzRlT2uXpJSwpg
投稿邮箱:tianda130@163.com
(编辑 焦德芳 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