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建筑工程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作者:建筑工程学院编辑:梁绍楠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对学校发展给予殷切期望。10月2日上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任友群在学校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在天大校园内引发了热烈反响。10月2日下午,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第一时间学习重要回信精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系所负责人参加。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宇主持会议,与会同志逐一作交流发言。

李振宇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的全文。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天津大学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回信希望天大师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字里行间对学校未来发展及全体师生提出了殷切希望。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同志无比激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同志们一致表示,将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决落实学校党委部署要求,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学深悟透核心内容;将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工作指引,切实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师燕超:百卅荣光,强国担当。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作为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院长、老师和2000级校友,心情激动、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总书记的回信为天津大学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我们将谨遵总书记嘱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倾力培养引领未来的建筑工程类卓越人才。着力推进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同步强化从1→0的突破性基础研究,在重大工程实践中凝练核心科学问题,勇闯工程科技创新“无人区”,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晨:喜逢学校130周年生日之际,总书记在回信中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同时对学校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管理干部兼校友,精神倍感振奋,兴奋之余也深知身上的重任。总书记回信中强调要“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天津大学作为新工科建设组长单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建筑工程学院主动紧跟与借鉴兄弟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大国工程”建设的学科优势特点,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始终坚持“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不断提升建设类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地震工程科学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芦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后,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总书记在回信中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紧密结合天津大学办学特色与优势,注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作为;更要将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港口工程系主任张金凤: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每一位天大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将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转化为实干争先、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回想起2009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莅临天津大学河流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实验室视察时,曾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成才之路就在脚下,靠我们自己走。”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将“报效祖国和人民”作为人生追求,在教学科研一线兢兢业业、不懈奋斗,为天津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高新舰船及海洋装备智能设计与船海工程管理系副主任骆寒冰: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的回信,我深受鼓舞,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为我们高校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而言,对此感受尤为深刻。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教学科研一线,聚焦国家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战略需求,着力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国防舰船等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和项目式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高情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卓越人才。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服务海洋强国国家重大战略,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