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一)

作者:辛科霆 陈思编辑:梁绍楠来源:党委宣传部

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高瞻远瞩、指引方向,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为天津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标定了航向、指明了路径,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天津大学的关心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天津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要求,怀揣报国之志砥砺奋进,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学校党委书记杨贤金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立意高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高度重视,对学校的如山厚望和对全体师生的亲切关怀,对学校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深远历史意义、现实指导意义,为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全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奋力书写“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努力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做榜样、当先锋。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坚持“从未来到未来”理念,健全供需适配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机制,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能力。

学校校长、党委副书记柴立元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的亲切关怀,让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感到无比振奋、受到莫大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并落实转化为实干争先的强大动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办学实践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中。要加快推动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迭代跃升,实施新工科战略领军和提质扩面工程。要实现更多重大原始创新突破,打造“一流学科方向+学科带头人+重大标志性成果”三位一体的天大学科名片。要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天大特色的有组织大兵团攻关模式,推动更多高价值成果转移转化。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在工程教育、全球南方、非遗保护等领域立起天大坐标,发出中国声音。奋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出“天大答卷”。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地球系统科学学院院长刘丛强说,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望,蕴含着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指引,让我们深感荣誉在身、重任在肩。面向“兴学强国”使命的时代召唤,我们将把重要回信精神所指引的方向转变为推动实践的行动纲领,进一步深化完善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力发展“地球系统工程”,将“人类世”复杂系统研究转化为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在育人实践中,我们将创新构建理—工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大力传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黄大年精神,推动实现基础研究与国家“双碳”战略等重大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锻造兼具科学素养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地学人才,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天大”的智慧与力量。

民进中央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强大的鼓舞与力量。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坚守在田野和非遗学教研的第一线,不离不弃。一方面与我们大地上无比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深深融合在一起,切实做好非遗的科学保护和传承,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入当代生活和当代文明,并成为文化强国坚实的根基。一方面致力于非遗学科的创建及人才的培养,为国家源源不断培育真正有志于非遗事业的青年才俊。我们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与奉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说,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既是对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殷切嘱托,更是对全体高校建设发展的科学指导。全校师生深受教育、倍感鼓舞,定下决心、增强信心,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期望要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新贡献,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强理论研究,深化思政课建设发展,为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供理论服务,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上着力尽力、奋发有为,建设好党在天大的“政治学院”。

教务处处长、新工科教育中心执行主任,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何芳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心情无比激动。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秉承“从未来到未来”的育人理念,以全国新工科建设2.0为引领,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以超常规机制推动工程教育系统性重塑与深刻变革,深化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推动跨学科、跨文化、跨地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工程教育协同治理,以扎根中国、引领未来的工程教育新范式,回应时代命题,服务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需求,共同谱写工程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

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建设支部书记、自动化学院智能电网实验室党支部书记穆云飞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师生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支部党员主动扛起“兴学强国”的使命担当,将“为国育才、为国攻关”的重要使命深深刻在心中。我们将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把立德树人融入智能电网课程思政,让“双碳”使命、科技自立自强信念扎根学生心中,紧密围绕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深化产学研融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四有”好老师的殷切期望,擦亮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片,传承家国情怀,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天大力量。

微电子学院2023级硕士第二党支部书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23级硕士生张怡哲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倍感骄傲与自豪。作为天大青年学子,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茁壮成长,将个人的“小我”紧密融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大我”之中,脚踏实地、奋楫笃行,用青春的微茫汇聚成为祖国繁荣富强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