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药学院成立25周年暨药学学科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隆重举行

作者:武杉编辑:梁绍楠 罗城宇来源: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廿五药苑 守正创新

懂医精药 续写华章

2025年10月3日上午

天津大学药学院成立25周年暨药学学科

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

在卫津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院士代表、专家学者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兄弟高校代表,科研机构及医院,合作企业代表等出席大会。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原党委书记李家俊,副校长、医学部主任明东,天津大学顾问、天津大学香港校友会特别顾问洪小莲,学校部分机关部处、兄弟学院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天津大学首席辅导员、药学院原党委书记冯翠玲,天津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药学院原党委书记张玲,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杜云飞,校友代表,中外师生代表等出席大会。天津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党委书记吴晶、院长刘秀云联合主持大会。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柴立元向建院25周年的药学院送上热烈祝贺与美好祝福,向全院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25年前,药学院作为天津大学在生命健康领域创立的首个学院,不仅开拓了医科建设版图,也以国际化办学开启对外合作新篇章。柴立元希望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行业与校友合力,推动天大药学高质量创新发展,早日迈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桂林在致辞中表示,天津大学药学院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推动医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和产出一批极具创新性、前瞻性的科研成果,与天津市药监局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愿双方继续紧密协作,携手并肩投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与市有关部门共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产业生态、安全生态,为天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药创新高地、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贡献力量。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谭振东对药学院锚定药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表示祝贺,为天津引才引智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肯定。他希望药学院以25周年院庆为新起点,继续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推动国际人才与本地科研、产业深度融合,为天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先夺致辞时充分肯定了学院在服务地方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天大药学院参与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制定惠及民生、推动中药标准化助乡村振兴,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国家、地方战略同频共振,深化“产学研医”融合。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勇担使命,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家俊在致辞中表示,药学院建院25年来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体中外师生的共同努力,他详细回顾了药学院自建院以来的每个发展阶段,尤其是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以来的探索创新,他特别寄语药学院要继续坚守国际化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国家医药健康战略需求、深化学科交叉,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期待药学院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2035年我国建成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天大药学力量。

洪小莲女士始终心系药学院的发展,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与药学院的多年友谊,从协助方树福堂基金会捐建国际标准实验室到见证人才培养、药物研发、临床转化等领域屡创佳绩。她寄语学院持续深化津港协同、链接全球顶尖资源,攻克“卡脖子”难题,让创新药物更快惠及患者,为健康中国交出暖心的天大答卷。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贾庆忠代表兄弟高校热烈祝贺天大药学院建院25周年,期待在京津冀协同框架下,双方未来在药学前沿技术探索、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上深化合作,携手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共同推动药学事业的发展。

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林鹏程表达了将继续与天津大学药学院携手培养立足西部、服务国家的特色药学人才,打造出东西部高校药学合作的典范,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药学事业发展汇聚磅礴合力。

刘秀云作题为《天津大学医学部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事业发展报告》,详细回顾了学院建院25年来的发展历程,报告中特别阐述了学院在以党建为引领,以国际化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科研创新为动力方面的探索和成就。她表示,天大药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精诚团结,接续奋斗,全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并愿与全国药学同行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我国培养更多卓越药学人才,为持续推动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级青年人才获得者、青年教师张淳代表教师发言,感谢学院对教师的支持和托举,让大家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与教学工作,表示将秉持天大药学人要“顶天立地”的理念,为推动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留学生伊朗姐妹纳扎宁·德汗博德巴与阿托莎·德汗博德巴代表在校生衷心祝福天大130周年与学院25周年生日快乐,分享选择天大药学是源于小时候对药学的热爱。药学院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和师长的关爱让她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姐妹俩在导师指导下获药学论坛一等奖,亮相上合峰会展示多元文化,表示将继续在药学院求学,积极投身科研与文化传播。

会上,刘先夺、明东、冯翠玲、张玲、杜云飞、吴晶共同为《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2025》发布揭幕,这部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与应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为提升医保决策水平、促进卫生资源高效配置、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血管稳态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作《科学研究赋能健康实践》报告。他指出目前全球面临空气污染、非传染性疾病、老龄化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健康挑战,需加强科研与健康需求的对接。报告聚焦康复医学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机遇,提出推动医工结合、智能康复技术发展,并介绍了康复大学的战略定位与学科布局,旨在通过教育、科技与产业融合,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徐兵河分享《中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现状与挑战》报告,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数据引出癌症防控必要性及我国亟待解决的民生痛点。随后,他围绕中国新药批准上市数量、产品类型、研究靶点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肿瘤药物研发与蓬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过去十年,中国药物研发表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此外,就中国创新药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创新药研发面临的挑战、未来展望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细胞产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汉氏联合集团董事长,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韩忠朝作《解析干细胞治疗》报告。他指出,细胞治疗已实现从实验室理论向临床应用的关键转化,其技术突破正深度重构难治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体系。在前沿技术探索领域,团队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及其衍生物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发中取得阶段性进展,显示出广阔的临床应用与产业化潜力,同时标志着中国细胞治疗创新药物在国际化进程中持续突破。

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文兵作《新质生产力驱动下药学教育创新发展》报告,指出我国已形成“创新药物研究型”“制药工业技术应用型”“药学服务型”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专业认证、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他强调,在“新医科”背景下,药学教育要实现从“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探索建立“新药科”,推动药学与医学、工程、信息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培养既懂基础研究又能服务临床的拔尖创新型药学人才,以支撑国家新药创制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作《流感病毒的药物靶点发现和创新药物研究》报告。他指出,流感病毒不断变异给防治带来挑战,深入开展药物靶点发现是研发创新药物的关键,并介绍团队研究重点,即以流感病毒RdRp聚合酶蛋白为靶点的抗病毒小分子研究和影响流感病毒复制的关键宿主靶点研究。通过对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等研究,有望找到更具针对性的靶点,进而推动创新药物研发,为流感防治提供更有效手段,助力提升流感治疗的临床效果与药物可及性。

10月3日下午,天津大学药学院成功举办“现代药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与“现代药物研发与转化应用”两场专题分论坛。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合作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凝智聚力,共谋药学未来发展大计。

在“现代药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分论坛中,与会者就药学教育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多元路径展开讨论,由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陈雄文教授、西南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敏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处长王跃飞教授、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林鹏程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崔建东教授主持会议。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教育部药学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贾庆忠教授探讨了生物医药开拓者的培养理念,强调以新医科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改革;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研究员介绍了纳米孔糖测序技术从概念到路线图的进展,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疾病诊断提供新方向;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韩峰教授阐述了专业认证对药学人才培养的长效赋能,详解以学生为中心的“I-SPARK”培养模式;同济大学药学院院长姜远英教授报告了抗真菌药物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靶向细胞膜与细胞壁的新药研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柯博文教授分享了临床导向的麻醉新药创制,研发出多款低副作用麻醉新药及世界首款麻醉觉醒药;北京大学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刘涛介绍了蛋白质精准化学修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副院长阳国平教授探讨了临床药理学模型引导药物研发的理论与实践,并推出国产云平台CPhaMAS助力新药研发。

“现代药物研发与转化应用”分论坛集中展示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现代药物研发与转化多元路径,由天津工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颜范勇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杜云飞教授、南开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苏波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药学部主任赵振宇主任药师、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董林毅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袁荃教授介绍了基于功能核酸的分子识别设计与生物分析应用,其团队开发的适配体实现了对小分子、蛋白质及细胞的高选择性识别,相关技术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山东大学药学院姜新义教授报告了治疗性免疫细胞在体生成与应用,其开创的原位生成CAR-巨噬细胞技术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教授阐述了逆转消化道肿瘤耐药小分子药司替戊醇的研究,揭示了肿瘤耐药新机制并推进了新药的探索性临床研究;北京大学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乔雪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通过“砌块组装”策略致力于实现中药药效成分的生物制造;军事医学研究院伯晓晨研究员探讨了AI时代的网络药理学与毒理学,其团队构建了能同时预测多种毒性终点的通用模型并开发了主动学习框架;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宇鹏教授报告了遗传性肾病基因治疗药物的开发与应用,通过构建肾脏靶向mRNA递送平台实现了在体基因编辑并延缓疾病进展;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总监石明亮以多款国产药物为例,阐述协同创新生态构建对科研突破的关键作用。

25载栉风沐雨,25载砥砺前行。天津大学药学院成立25周年暨药学学科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和两场分论坛在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中圆满落幕。未来,药学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坚守“懂医精药 善研善成”的初心,以国际化视野锚定世界科技前沿,以交叉融合赋能学科创新,以产学研协同激发产业动能,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持续彰显天大品格,为培育卓越药学人才、攻克医药领域“卡脖子”难题、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走向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