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 在广大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三)

作者:辛科霆 陈思编辑:梁绍楠 殷琪来源:党委宣传部

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向全体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人心、催人奋进,高瞻远瞩、指引方向,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实践性,为天津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标定了航向、指明了路径,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天津大学的关心厚爱。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天津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要求,怀揣报国之志砥砺奋进,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副校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主任明东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给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让我真切感受到我们肩负的教育强国、科技报国的职责使命。在天津大学130周年华诞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信任与嘱托,不仅是对学校发展的肯定和期许,更是对我们教育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重托。对天大人而言,“天”是胸怀天下的“天”,“大”是国之大者的“大”,作为天大的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我们更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培养更多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让他们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我将以此为指引,带领海河实验室团队全力推动脑机接口这一战略前沿学科建设,持续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努力为我国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提供强劲动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展现新作为。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们定当不负重托,在新的征程上续写华章!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校党委原副书记、纪委原书记汪曣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十分振奋、备受鼓舞。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进一步发挥“五老”在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助力学校更加坚定地走好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

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激动、非常振奋。一是要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连接点进一步领悟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立德树人为本,进一步落实天津大学“从未来到未来”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匹配强国需求、担当时代重任的人才。二是要系统把握当前和未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内涵、新变化、新趋向,不仅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使中国变得更强,还要在强国前沿用心,为作为现代化强国的中国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打交道做系统理论准备,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提供理论和对策支持,服务进一步推进践行“四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要更加自觉全面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在科技革命和大国博弈相互交织的新形势下,向综合交叉发力,发挥在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内既培养新闻传播研究生又培养电子信息硕博研究生、既实践新文科建设也实践新工科建设的独特优势,面向强国需求、未来需要培养更多“懂技术、善传播、能治理”复合型智能传播人才。四是更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闻宣传网络主管部门、行业中心工作需要,进一步“入主流、求特色、聚合力、讲贡献”,在紧扣学科主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交叉融合的意识和在综合交叉中有更大作为的能力,进一步努力提升文工、文文学科交叉的协同度、融合度,产出更多匹配强国建设需要的成果。

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焦魁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我们深受鼓舞,为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新型储能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单位,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推进超常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领性重大科技协同攻关、标志性关键技术转化落地。我们将全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国际前沿的能源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高地,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汪怀远说,在建校130周年之际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化工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天大化工学科走过百年征程,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在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学院全体师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一流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化工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能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天大化工人的更大贡献。

天津市劳动模范、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何桢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关怀与期望,深刻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性,是鼓舞师生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劲动力。作为高校教师,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奋勇争先,挺膺担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教育部首批“组团式”援疆辅导员、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谢舒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校师生的回信,让我倍感振奋与鼓舞。作为一名正在新疆和田开展援疆工作的天津大学辅导员,我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青年工作的殷切期望。我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回信精神转化为辅导员援疆工作的强大动力,像胡杨一样扎根奉献,努力成为连接祖国东部与西部的桥梁,引导两地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全部力量,不负时代,不负嘱托,交出一份合格的“天大答卷”。

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生冯展宇说,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的殷切嘱托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让我认识到个人的科研道路必须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母校130年的奋斗历程证明,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在科研与创新中找准方向,做出更有针对性的突破。未来我将发挥专业优势,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和成果落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论文真正地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