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校师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之际,11月1日至3日,第十四期“三强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和2025年专职组织员及党务秘书培训班在河南省红旗渠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全校各院级党组织的40余名教工党支部书记、专职组织员和党务秘书参加培训。本次集中培训通过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形式,引导学员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锚定关键节点,叩问初心使命
为什么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选择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这是踏上列车后,每个学员都在思考的问题。11月1日开班式上,红旗渠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晓萍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办学特色,回顾了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重新安排河山的壮举,阐释了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金铎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红旗渠精神是进入新时期的天津大学迎接新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希望全体学员能深入感悟红旗渠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推进学校稳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开班式上,机械学院机械系第三党支部书记潘立志和材料学院专职组织员李珂作为学员代表接过了班旗,将红旗渠精神薪火相传,激发天大人的奋斗力量。

追寻红色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培训期间学员们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沉浸式、全方位理解感悟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专题报告环节,红旗渠干部学院外联部主任冯琳作“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启示”专题报告,以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语言,从“红旗渠、红旗渠精神、当代启示”三个方面,系统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红旗渠修建的艰难历程、涌现的感人事迹,并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沿着红色足迹,先后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等教学点,通过观看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与建设者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感悟基层工作者“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责任担当,深刻认识“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信仰力量。

在体验教学环节,学员们前往红旗渠青年洞,踏上千里“水长城”,以脚步丈量奇迹,在太行山腰实地感受当年红旗渠建设者们劈山凿渠的豪迈气概与非凡智慧,深刻体悟当年青年突击队“誓把河山重安排”的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在电影教学环节,学员们集中观看纪录片《红旗渠》,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历史场景引发学员强烈共鸣。

夯实党建根基,提升履职能力
培训班聚焦基层党建工作关键环节,开展了党建工作实务辅导和交流研讨。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高立章以“党支部工作实务”为题,从党支部建设的要求、党支部工作规范、支部建设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帮助学员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分组研讨期间,学员们围绕“如何推动教职工理论学习全覆盖”“如何发挥党支部组织群众的功能”“如何聚焦师生需求、用好‘联心行动’载体”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交流了经验、凝聚了共识,提升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能力。

凝聚奋进力量,强化使命担当
参训学员一致认为,这次培训既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也是一次系统的能力提升,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进一步激发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切实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过硬本领,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更大力量。

材料学院先进金属材料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吴忠表示,参加红旗渠精神培训,内心深受震撼。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耗时十年之间,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建成“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人间奇迹。要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勇担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学院教工一支部书记黄剑辉表示,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三天学习,从纪念馆的珍贵史料到青年洞的实地体验,从谷文昌事迹的感召到动人报告的心灵洗礼,我深刻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字的分量。作为高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和科研工作者,我将把这份精神财富带回天大,融入党建与教学科研,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新时代征程中践行初心使命,为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未来技术学院党委组织员纪颖表示,红旗渠学习培训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作为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实干担当、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专业素质,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先锋力量。
数学学院党委组织员杨威表示,三天的实践让我真切触摸到那段“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奋斗史诗,实地见证了镶嵌在太行山腰间的“人间天河”,深刻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千钧重量。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将继续发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引导师生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实干担当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