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铁牛”进山 沃野焕新 天大精准帮扶为宕昌乡村添动力——天津大学携手行业协会与企业捐赠农机,助力宕昌县大寨村产业增收

作者:赵国光编辑:梁绍楠 王润嫣来源:宕昌县大寨村

霜降前后,深秋的陇南山区,正值冬小麦播种的关键时节。在天津大学定点帮扶的甘肃省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以往人背畜拉的景象,如今被一阵阵轻快的机器轰鸣声所取代。由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牵头策划、组织协调,并联合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捐赠的10台新型微耕机和2台发电机,近日正式交付大寨村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耕种效率,为这个地处深山、地形复杂的村庄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大寨村位于宕昌县南部,素有“山大沟深、农田分散”的特点,传统的农耕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村民增收。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在深入了解这一实际情况后,从前期调研、需求对接,到中期联络、方案策划,再到后期的运输交付、安装调试与简易操作培训,进行了全程跟踪与协调,确保这批农机能够“来得及时、用得顺手、显出成效”。

微耕机体型小巧,操作灵活,非常适合大寨村零散、坡陡的耕地条件,能够轻松完成深耕、碎土等作业。大寨村一位正在使用微耕机的村民许江海高兴地说。“以前种这点地,全家老小齐上阵,连耕带种至少要忙活好几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有了‘铁牛’来帮忙,我一个人两个小时就能干完,又快又好!”

天津大学驻大寨村第一书记赵国光介绍,这批微耕机在今年的冬小麦播种中已立下“头功”,耕种效率比人工提高了数倍,确保了播种不误农时,为来年的夏粮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将村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节省出的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特色养殖等其它增收渠道中,有效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

据悉,此次捐赠活动是天津大学整合高校、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资源,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又一成功实践。它不仅解决了大寨村农业生产中的现实困难,更展现了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和对帮扶地区深沉务实的责任担当。未来,天津大学将继续探索多元化、精准化的帮扶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天大”力量。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