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程思政”牵引作用 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
医学部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新内涵强化医学生培养,加强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的教育(简称“五术”医学教育),把医学生培养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
在上述精神的指引下,医学部紧密围绕“五术”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实施“领军领航”计划,探索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地。
基于此,医学部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思路是:首先将一二课堂相互融合。聚焦第一课堂主渠道,深入挖掘一二课堂思政元素,实现五术教育之间的同向同行。其次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再次是云端思政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抓好教师队伍,紧扣时代主题,淬炼“医心医德”,打造有高度的课程思政。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知识结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都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学部严把教师引进质量关、教学督导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好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学部连续两年开展课程思政立项,校院两级共计立项18项;依托中国科协师德师风建设项目,汇编27个课程思政案例集,录制12个课程思政微视频,推动教师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积极推进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生活导师、兼职团干部等育人工作,基本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学部成立三年来,多名教师获评校级和市级荣誉。
2.紧扣时代主题,用好历史“活教材”。组织学生深入学习战疫英雄事迹,举办抗击疫情表彰大会,师生代表与校长共学总书记重要回信,弘扬抗疫精神,坚定从医初心。组建有医说医实践队,编撰战疫故事文集,获评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组织100名师生连续100天讲述100个党史故事,组建师生党史宣讲团,举办红色歌诵会,上好党史大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3.聚焦国家战略,拓展“新阵地”。组织开学第一课、院士第一课,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坚定医学理想、投身医学事业。面向“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推动设立医学试验班,开展大类招生;成立瑞恒书院,培养医理工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
二、聚焦学生培养关键环节,推动一二课堂贯通融合,培育“仁心仁术”,打造有广度的课程思政。
1.加强课程建设,聚力“主战场”。实施“领军领航”计划,建立“通识、专业、创新创业、课外实践”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开设《医学与工程伦理》等特色医学人文课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和职业价值观。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将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把“五育并举”育人理念融入医学教育全过程。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新思维”。举办医科生解剖绘图大赛,参赛作品被多家官方平台推广,全网阅读突破2400余万次,充分展现医学之美和医学生风采。创办北洋医学大讲堂、北洋医科创兴计划等品牌活动,学生科创热情高涨,并在挑战杯、机器人创新设计等比赛中获得佳绩。
三、积极推动“医学人文”浸润教育,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大医精诚”的人文情怀,打造有温度的课程思政。
1.加强医学史观教育,涵养“医学文化”底蕴。举办直附属医院院长讲坛,组织撰写医学事业发展调研报告,开展医学发展史沙龙,激发医学生投身医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生活理念。疫情爆发后,迅速集结专业教师,打造《生命教育》公选课,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提升学生呵护生命的能力。设立体育活动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引导学生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态。
3.加强榜样激励教育,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每年组织新生“白袍仪式”,强化仪式教育。组织战疫故事报告会,发挥行业榜样引领作用。拓展云端思政阵地,依托学部公众号讲好抗疫先进人物的感人故事,疫情期间发布推送近百篇,总阅读量超10万次。
不论是一门课、一场报告会,还是一场学术沙龙或者一场比赛,都是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未来,医学部将立足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继续发挥课程思政牵引作用,营造“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一批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天大贡献。
(编辑 刘晓艳 张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