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陕西延安的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1月15日,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先生的专辑仿佛一篇“游记”,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共同领略艺术的魅力。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成功,这枚新型火箭上搭载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天津大学李峰辉博士创业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遥GNSS(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编辑注)掩星探测载荷”搭载此次发射的 “元光号”卫星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一个由80颗在轨卫星全球组网的“云遥星座计划”进入了加速布局期。
据悉,天津“芯火”双创基地基于天津天芯微系统集成研究院有限公司,汇聚天津大学、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优势资源,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5G及卫星通信等信创产业需求,面向国内外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同时,“芯火”双创基地将搭建政府、企业与院校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
甘肃省教育厅积极协调各高校通过“农校对接电子平台”搭建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各高校之间的购销平台,将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引入高校食堂。陆续在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开设了50余个兰州牛肉面精准扶贫示范窗口,不仅打响了“兰州牛肉面”牌子,还带动甘肃省200余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成功,这枚新型火箭上搭载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天津大学李峰辉博士创业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遥GNSS(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编辑注)掩星探测载荷”搭载此次发射的 “元光号”卫星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一个由80颗在轨卫星全球组网的“云遥星座计划”进入了加速布局期。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的治疗潜力巨大。
冬日时节,海南大学东坡湖畔,草木葳蕤,千鸟竞飞。美的不仅是校园风光。近3年来,海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从5个增至10个,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各层次杰出人才新增10多人,科研经费增长3倍,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前1%的学科新增4个……“美”的篇章被写在海南大学的学科建设上、机制改革上、人才培养上。
全球高等教育版图正发生深刻变革,中国大学要站在世界地图前思考办学定位,在高水平国际竞争中培养高层次人才。谈及“人才培养特区”,高校应主动构建“招考—教学—职业发展”的联动机制,聚焦于目标定位的精准性、招考选拔的科学性、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以系统、全面激发学生从“人才培养特区”成长为领军人才,在服务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成就一流的高度。
记者11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日前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对阿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近日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在生物医学特别是神经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