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多月的校内讨论,1月中旬,天津大学正式发布“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科交叉培养”“国际合作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分类评价机制”八个方面提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八大任务”。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除之前已公布的“分流选择”外,还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核心课程”理念构建学科“知识地图”。
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近日正式结业。20名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伙子从此有了崭新的身份——全球知名航运企业海员。“一带一路”的蔚蓝航线将成为他们“脱贫不返贫”的致富新路。
2019年1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仔细观看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人工智能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系统等产品展示。他对在场的企业研发人员说,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怎么能使中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和政府都在研究各种政策,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我们要继续做下去,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中国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
天津大学已累计派出191名学生扎根教育扶贫一线。
日前,天津大学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结业。20名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伙子从此有了崭新的身份——全球知名航运企业海员。
近日,科技部批复“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这标志着天津市国家野外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1月15日从市科技局获悉,我市依托天津大学建设的“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获批,成为我市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月15日,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陕西延安的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1月15日,天津大学牵头主办的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实践课程培训班在西部海员培训基地正式结业。
《我的艺术清单》冯骥才先生的专辑仿佛一篇“游记”,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共同领略艺术的魅力。
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一箭五星”首飞成功,这枚新型火箭上搭载了一个“天大的梦想”——天津大学李峰辉博士创业团队自主研制的“云遥GNSS(GNSS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简称——编辑注)掩星探测载荷”搭载此次发射的 “元光号”卫星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一个由80颗在轨卫星全球组网的“云遥星座计划”进入了加速布局期。
据悉,天津“芯火”双创基地基于天津天芯微系统集成研究院有限公司,汇聚天津大学、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优势资源,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与物联网、5G及卫星通信等信创产业需求,面向国内外聚集创新创业团队。同时,“芯火”双创基地将搭建政府、企业与院校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日前,天津大学医学部张晓东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出一类全新的人工酶——团簇酶。团簇酶具有超强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对阿尔茨海默症、脑损伤等神经炎症治疗潜力巨大。
甘肃省教育厅积极协调各高校通过“农校对接电子平台”搭建贫困地区农产品与各高校之间的购销平台,将甘肃省贫困地区农产品引入高校食堂。陆续在天津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高校开设了50余个兰州牛肉面精准扶贫示范窗口,不仅打响了“兰州牛肉面”牌子,还带动甘肃省200余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