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天津大学牵头成立的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在天津举行揭牌仪式。该联盟由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组成,旨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内燃动力“卡脖子”技术难题。
中化新网讯 天津大学大型原创话剧《侯德榜》3月28日在北京公演,受到千余位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侯德榜实业救国、科研救国、教育救国的精神风范,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中化新网讯 日前,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副主任尹燕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性能阴离子膜燃料电池。该电池性能优异、耐久性强,有望为我国氢能源汽车赛道“提速”。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焦耳》。氢燃料电池是“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之一。
5月7日,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获悉,近日,天津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西北低碳清洁能源研讨会(TJU-QUB North-West Low Carbon Clean Energy Workshop)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成功举办。
中化新网讯 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何春年教授团队制备出氧化物弥散强化铝合金,将铝合金的服役温度提高至500℃,攻克了铝合金难以在400℃以上高温环境应用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
中化新网讯 4月21日,第二届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及后备力量高级研修班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举行开学典礼。该高级研修班由天津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部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培养方式为“面授+网络”,面授课程在天津大学进行,网络课程由“化危为安”教育培训在线平台承担,设置7个课程模块、配套练习及模拟考试题。
日前,教育部发布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经组织推荐、通讯评审、集中会审、结果公示,遴选产生100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100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马寅初经济学院供稿)2024年5月7日,中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教授在孟加拉达卡大学作了题为“中国的碳市场:发展、演变和前景”的专题讲座。这是中国研究中心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举办的专家讲座第三讲。达卡大学校长马克苏德·卡玛尔(Maksud Kamal)教授出席讲座并作总结,达卡大学国际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国研究中心孟方主任山姆萨德·莫图扎(Shamsad
日前,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盛大开幕。文化节为期两天,以“五洲桃李汇北洋 七秩风华谱新篇”为主题,40个国家的上千名留学生与师生游客共同绘就一幅文化交流、凝聚友谊的多彩画卷。
5月12日,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开幕啦!这个文化节也被称为天津大学的“小世博会”。在现场,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展位的留学生们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5月12日,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拉开帷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留学生通过特色服装及手工艺品展示、文艺演出、美食品鉴等形式展示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魅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绿色低碳产业高速发展,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力量。高校“双碳”新能源技术成果如何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绿色生产力”?从能源开发到运输、存储,高校科研成果上“生产线”,能否一路畅通?记者进行了采访。
因为向往,他们来到中国;因为梦想,他们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5月12,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拉开帷幕。来自40个国家的上千名留学生通过特色服装及手工艺品展示、文艺演出、美食品鉴等形式展示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魅力。
近日,为期两天的天津大学第十四届“国际文化节”吸引了40个国家的上千名留学生与师生游客相聚天大校园,共同绘就一幅文化交流、凝聚友谊的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