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徐可欣教授团队在研制无创血糖测量仪器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光学技术可实现无创伤、快速、连续监测人体的血糖水平,其新测量技术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更要主动肩负起一流大学的新使命。
当今互联网已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养老也正在向智慧养老方向转变。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该校智能与计算学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健康养老跨界服务应用示范》的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全校遴选,重点打造……2018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
清晨,当你走进小区楼下的便利店,店内广播亲切地叫出你的昵称,欢迎你的到来;从货架上拿出一罐温热的饮品就可以“扬长而去”,智能系统已帮你自动付款;如果你是在“疯狂买买买”,也不用担心结账时的冗长排队和手忙脚乱......这不是描述未来炫酷生活方式的网剧场景。天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团队正在打造“智能零售”实验平台,通过对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将“无人超市”变成现实,未来,逛超市或许比网购更加便捷舒适。
本报讯(记者尹江勇)11月6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开封市与天津大学共建的天津大学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已正式揭牌。 2017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河南省郑洛新自创区开放合作推介会上,开封市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约共建中原先进技术研究院项目。
生物芯片被科学界预言为“21世纪产值最大的高技术产业”,它在疾病诊疗等领域将发挥巨大作用。日前,津城科学家在该领域连续取得重大突破。提升癌症抗原浓度十万倍、精准操控细胞和微纳米颗粒……天津大学微机电系统团队日前围绕“高频超声波器件”研究的三项科技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望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撑。
本报讯(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刘晓艳)打破学科“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近日,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首批课程吸引了3319名研究生“尝鲜”。
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通讯员:焦德芳) 清晨,当你走进小区楼下的便利店,店内广播亲切地叫出你的昵称,欢迎你的到来;从货架上拿出一罐温热的饮品就可以“扬长而去”,智能系统已帮你自动付款;如果你是在“疯狂买买买”,也不用担心结账时的冗长排队和手忙脚乱......这不是描述未来炫酷生活方式的网剧场景。天津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团队正在打造“智能零售”实验平台,通过对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将“无人超市”变成现实。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13日 04版)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2018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首批新建的21门新工科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目前已有3319名研究生“尝鲜”。
天津日报(2018年11月13日 第05版)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开始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为“新工科”建设助力。
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全校遴选,重点打造……2018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
这是中国目前最快的酸奶包装机器人,每分钟能完成400杯酸奶的灌装。它像一个动力十足的火车头,带着整条生产线快速运转,比行业平均速度快4倍。这台名叫“阿童木”的高速搬运机器人,成了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明星,获得主赛道金奖。
打开学科的“围墙”,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全校遴选,重点打造……2018年秋季学期,天津大学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新建首批21门面向人工智能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课程,向全校研究生和未来具有本研贯通培养资格的本科生开放,为新工科建设助力。
昨天,每年一次的“水果节”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和北洋园校区同时开展。活动现场,不到两个小时,总重量超14万斤2099袋柚子和1121箱橙子被3万余名天大学生搬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