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天津大学团队解码大脑信息处理机制助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近日,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于强教授团队联合国际科研人员,在神经网络信息处理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该研究聚焦于大脑神经网络的“基本零件”——突触,首次揭示了其处理时空信息的核心机制。相关成果于2025年11月22日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正式发表。人类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以脉冲的形式,通过“突触”这一连接点传递和处理信息。对其工作机制的模拟与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重要启发源泉。

  •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得主Klaus Butterbach-Bahl教授访问地科院

    2025年11月18日,应晏智锋教授邀请,2024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奖得主Klaus Butterbach-Bahl教授访问天津大学地科院并做学术报告。报告以“From field measurements to national inventories and smart incentives—the Smart Field approach for agricultural soil N₂O fluxes”为题展开,系统梳理了智慧农业减排路径上的核心问题,凝练了未来重点研究...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天大地科院张坚超研究发现芽孢杆菌促进木质泥炭高效转化并提升作物生长

    木质泥炭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天然资源,但由于其结构复杂、难以直接利用,传统上多依赖化学处理方法,存在能耗高、污染风险大等问题。天津大学地科院张坚超副研究员与南京农业大学徐志辉教授合作,通过引入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QR9)进行堆肥处理,成功将木本泥炭转化为富含活性腐殖酸与有益微生物的高效生物肥料。

  • 天津大学低空技术研讨会暨《控制理论与应用》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7日,天津大学低空技术研讨会暨《控制理论与应用》前沿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成功举行。论坛以“共襄百卅盛典,擘画低空新篇”为题,旨在为专家学者搭建一个高水平交流平台,开展低空技术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讨论,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支撑低空技术体系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明方向、立标杆。论坛邀请《控制理论与应用》主编,华南理工大学裴海龙教授,浙江大学许超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刘贞报教授、天津尚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孙凤琴工程师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永朝副教授作专...

  • Science Advances刊发天津大学交叉合作成果:可调对称性的模块化折纸

    从雪花的六角晶瓣,到蝴蝶的斑斓翅膀,从古希腊的神庙石柱,到伊斯兰的繁复花纹,对称结构始终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平衡之美。然而在科学家眼中,对称性远不止于视觉美学,更是决定材料物理性能的隐藏法则,深刻影响着光、电、声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传统材料和结构的对称性一旦制造完成便固定不变。如何让结构“活”起来,在不同对称形态间自由切换,从而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多功能特性,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挑战。近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焱教授团队的刘伟奇助理研究员与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任群副研究员跨学科合作,...

  • 天大地科院研究发现芽孢杆菌促进木质泥炭高效转化并提升作物生长

    木质泥炭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腐殖酸的天然资源,但由于其结构复杂、难以直接利用,传统上多依赖化学处理方法,存在能耗高、污染风险大等问题。天津大学地科院张坚超副研究员与南京农业大学徐志辉教授合作,通过引入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QR9)进行堆肥处理,成功将木本泥炭转化为富含活性腐殖酸与有益微生物的高效生物肥料。

  • 海洋学院海洋化学化工团队发表海洋水下粘附材料综述论文

    天津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化学化工团队以“Peptide- and protein-based underwater adhesives: Lessons from marine bio-adhesion”为题,在影响因子19.3的中科院一区期刊《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梳理贻贝、藤壶等海洋生物富含功能蛋白的粘附机制,归纳肽基与蛋白基仿生水下粘附材料的最新进展、设计策略与性能差异,并展望其在海洋工程修复、水下传感器固定、船体防污等场景的潜在应用。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后常恒,通讯作者为武江洁星、苏荣欣,研究获国家博士后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

  • 我校教授作为专家顾问策划推动CGTN“全球治理与亚太共繁荣”APEC中韩两地对话会和中韩高校合作交流会

    在中国国家代表团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延世大学、韩国YTN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全球治理与亚太共繁荣”对话会日前中韩两地成功举行。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罗青教授作为“全球治理与亚太共繁荣”活动的专家和学术顾问承担了项目在中韩两地的国际合作组织和学术策划,并参加中韩高校国际合作对话会。

  • 2025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机械工程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5 年 10 月 30 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北洋园校区举办第二十一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以 “‘机’思广益,求是创新” 为主题,涵盖机械工程等三个一级学科。近 70 位教授、148 名博士生及志愿者参会,设开幕式、14 个分论坛和闭幕式。论坛上,多位教授作专题报告,分享科研与培养经验;博士生交流研究成果,20 篇论文获评优秀。此次论坛促进了学科交叉与学术交流,助力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彰显学院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

  • 2025年度天津市成像与感知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第九次学术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年11月1日,天津市成像与感知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召开第一届第十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委员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苏建忠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马炳和教授、实验室主任马凯学教授、副主任赵毅强教授等与部分学院教授代表出席了会议。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童银栋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 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林志团队揭示原核生物中首个胞外ATP受体及其功能机制

    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林志教授团队在PNAS上发表了题为eATP sensing by the purinergic receptor PA2072 for allosteric modulation in intracellular c-di-GMP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揭示了铜绿假单胞菌通过跨膜受体PA2072特异识别并响应eATP信号,进而调控细胞内第二信使c-di-GMP水平的分子机制。

  • 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王涛课题组建立基于温度控制的CRISPR一锅法检测新体系

    近日,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在线发表题为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one-pot CRISPR/Cas12b combined with ERA detection system in SFTSV detection”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的CRISPR一锅法检测新体系(Temperature-Controlled One-pot Detection,简称 TCOD),为SFTSV的快速诊断提供了高灵敏度、低成本的新方案。

  • 天津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分析推动会 凝心聚力推进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助力学校基础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10 月 29 日上午,天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分析推动会在北洋园校区地震大装置仿真中心张含英厅召开。会议由科研院副院长童银栋主持,科研院院长胡文彬及各学院科研主管领导、老师参会。

  • 海洋学院海洋化学化工团队在卤水绿色提取溴素领域取得新进展

    溴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阻燃剂、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氯气氧化法从卤水中提取溴,但该方法涉及剧毒氯气的储存与运输,存在较大安全风险,且生产过程可能产生有毒的卤代有机副产物,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发安全、环保的无氯溴提取新技术,对于推动溴化工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高校实验室设计导则》中期审查会圆满召开

    受教育部委托,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下称“天大设计总院”)主持编制《高校实验室设计导则》。历经一年时间完成《高校实验室设计导则》(下称《导则》)及《高校实验室建筑典型案例图集》(下称《图集》)两部分内容初稿,于10月29日在天大设计总院901会议室召开中期审查会。出席本次审查会的领导和专家主要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基本建设处副处长赵若凡,天津大学两办庄哲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刘玉龙,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罗建...

共1409条 首页上页12345...94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