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千里赴约柳河!天大青年交出“兴学振农”青春答卷

作者:姚毅强编辑:梁绍楠 郭新婷来源:校团委

日前,天津大学“津柳相连,拥抱未来”社会实践队的23名青年学子跨越千里,抵达吉林省柳河县,开展了为期13天的社会实践。他们以“兴学振农”为使命,深入课堂与田野,连接历史与未来,用行动践行“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


时值抗战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实践队在英雄的热土通化市开展学习。在通化市档案馆,队员们认真研读今年7月首次公开的杨靖宇笔记本档案,这份记载将军牺牲前数月抗争轨迹的珍贵史料,为抗联史研究提供了新证。队员们申请获取了档案复印件,计划带回天津大学供更多学子学习感悟。在杨靖宇烈士陵园和通化市图书馆,队员们重温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感悟不屈精神,这些史料未来将转化为校园红色理论,照亮青年成长之路。

在长青小学,天津大学实践队连续第五年开设科技营。第八期科技营融合“科学启蒙”与“红色传承”,为100余名孩子带去知识与希望。科学课堂上,“科学探索”课的密度彩虹瓶、“创新实践”课的力学高塔搭建,让孩子们动手感受科学魅力。红色教育以“沉浸式体验”展开,结合重要纪念节点,实践队原创“柳河游击连”剧本杀,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重温历史,并通过讨论深化理解。在“全球视野”课上,“模拟联合国”活动引导孩子们围绕“保护濒危动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等议题进行思辨,开拓国际视野。

实践队深入柳河田间地头,解码当地特色产业“柳河三宝”的振兴实践。在云岭野山参基地,队员们了解企业将传统放山仪式、采参故事融入研学旅游,深挖资源文化附加值的独特理念。在吉林柳河火山岩稻田,创始人管延丽(“大米姐”)带领团队改良火山岩土壤、提升稻米营养价值的探索,以及运用科技和自媒体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刻理解科技兴农的力量。

近半月的实践,是天津大学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生动一课。他们将带走在柳河汲取的红色精神力量与产业振兴智慧,也留下了在孩子们心中点燃的科学火种与开阔视野的启迪。这场跨越千里的“津柳相连”,是青春力量融入国家发展洪流的坚实一步,也是天大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持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