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底色不仅有煎饼馃子等美食氤氲的人间烟火,亦有杨柳青年画勾勒的厚重文脉,更藏着蓬勃生长的科创力量——上合峰会期间,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成为各国政要专程前往的打卡点。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易卜拉欣、伊朗扎赫拉(Zahra)女士等相继到访。


地震大装置,可以为重大工程抵御自然灾害、减轻灾害风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为保障重大工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防震减灾贡献“天大”力量。

地震大装置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历经5年建成,2024年11月投入运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模拟振动台,以及世界唯一的可移动水下振动台台阵,可真实复现国内外有记录的所有破坏性地震,并观测、分析工程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情况。该设施涉及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精密仪器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防灾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整体试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是目前研究工程抗震性能最直接的试验方法,为工程的设计、建造提供依据。试验模型上可以安装近千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每秒可以测试超过1000次数据,高速采集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室中,让科研人员了解建筑在地震中的位移、变形等情况,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最直接的试验依据。
地震大装置的每一次“振动”,都是在为人类抵御灾害筑墙。据悉,地震大装置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中优先启动建设的项目之一,瞄准重大工程建设和运维中的实际需求和科学问题,不断突破地震工程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为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从早餐铺前的烟火气,到实验室里的科技光,天津用人间温情与锐意进取共同托举城市发展。而天大校园里的地震大装置,正是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份 “安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