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中心、“数字帝国主义批判与国际数字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暑期学术活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154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活动由上午的学术讲座和下午的学术沙龙组成,特别邀请了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副教授杨俊鸿担任主讲人,学院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上午的学术讲座主题为“社交媒体与数字金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鹤致辞,简要介绍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近况,对杨俊鸿副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跨学科国际交流表达期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帝国主义批判与国际数字治理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负责人宋建丽教授主持讲座。杨俊鸿副教授指出,伴随科技发展,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转变,社交媒体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交媒体上的分歧被认为是金融市场交易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目前关于社交媒体的意见分歧是否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较少,其研究试图填补这一空白。杨俊鸿副教授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借助详实的数据论证了他的基本观点,其研究也首次分析了社交媒体平台在促进金融市场中公司特定信息流动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可望通过利用训练数据集进行推荐预测,为展示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金融业中的作用做出贡献。随后,与会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围绕信息过滤、虚假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数字金融风险与监管等讲座相关问题踊跃提问,杨俊鸿副教授认真解答,现场研讨氛围热烈活跃。

下午的学术沙龙主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颜晓峰教授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建丽主持沙龙。首先,杨俊鸿副教授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国际视野”为题进行学术分享。他指出,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助力和支撑。杨俊鸿副教授认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市场机制,更是一种政策工具,承担着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等多重任务,因此,政府在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制定战略性产业政策、审慎监管和规避风险等。在分享的结尾,杨俊鸿副教授以2015—2025十年来国外顶级财经类学术期刊中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论文刊发情况为例,呈现了包括金融监管、市场绩效、货币政策和金融科技等热门话题在内的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和动态。杨俊鸿副教授以突出的问题意识、辩证的分析、翔实的数据支撑,为与会者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广阔国际视野。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分别围绕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学术分享,王程教授、于萍副教授、张鷟副教授、唐解云讲师、博士生李樑分别做了题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资本论》视阈中的需要概念解析”“习近平关于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性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问题”“数智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文明意蕴”的发言。杨俊鸿副教授与大家一一交流,共同探讨研究的可完善之处。

最后,颜晓峰院长做总结发言。他强调学术研究中拓展国际视野和坚持中国立场的重要性,并从顶刊意识、课题定位、思维融合、明确学科建设优势、强化个人研究专长五个方面分享听会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学科建设以及师生个人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本次暑期学术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搭建国内外学者的对话交流平台,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研究视野,跨学科的学习交流丰富了师生们的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的展现,也打开了进一步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广阔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