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探索融合教育,培养一流人才。
着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天津大学“三全育人”前期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记光通信开拓者 天津大学百岁教授杨恩泽
天大秉承“实事求是”校训,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工作,“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我校举办了系列全校性大型歌咏活动,师生用最真挚的情感激情澎湃地向祖国母亲献上最美好的祝愿。
天大学子报国志 奋进礼赞新中国——我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立德树人 师德为先—— 我校“师德大讨论”主题教育活动综述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又称黾园,是一处天大人文磁场的核心高地。让我们在这个收获的金秋时节,一探黾园的魅力。
祝贺并欢迎优秀的新同学通过努力成为天津大学的一员,希望大家在124年的沃土中涵养家国情怀,坚守天大品格。
一批天大学子即将结束大学时光,离开校园,踏上人生新的征程,让我们走进毕业生们,一起聆听恩师的叮咛,学长的嘱托,朋友的祝福。
天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入推进思政理论课“三个贯通”改革,打造”四有“体系,并以学生生活园区搭建思政教育平台。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我校获得10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与兄弟高校合作完成3项)。按照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统计,我校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七,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本报特推出专版,介绍其中7个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旨在总结教学经验,激发全校师生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奋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早日将我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
五四运动是与1895年以来北洋大学等一批中国大学陆续建立、培养了一批进步的青年学生、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分不开的。本版文章讲述了北洋大学与五四运动的历史故事,旨在让读者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好五四运动的意义。
2017年,我校元英进团队关于“合成酵母染色体”的两篇文章均在《Science》发表。李炳志老师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了酵母两条染色体的合成,不仅突破了关键性技术,而且为其他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我校环境学院教授宋春风主要从事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与防治、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一直致力于“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研究。回国一年他入选了天津大学“北洋学者——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成为这位青年领军学者忙碌成果最好的见证。
日前,围绕“如何上好一门课”这一中心话题,我校“青椒会”邀请了精仪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杨佳佳、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张强、建工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徐杰3位在教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深入采访了他们课程设计的要点、课堂掌控的方式等教学理念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