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天津大学2022年博士生论坛化工分论坛圆满举办

    11月3日,由研究生院主办、化工学院和分子+研究院承办的天津大学2022年博士生论坛化工分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化工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论坛以“绿色低碳 创新未来”为主题,共设置开幕式、大会报告、午餐会、分会场报告、闭幕式五个环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生院副院长何芳、督导李晓红、杨玉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院长马新宾,副书记李晶、仰大勇,副院长范晓彬、王军,化工学院及分子+研究

  • “天津大学-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年度工作会议在津召开

    近日,“2022年天津市现代中药资源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暨“天津大学-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研究中心”年度工作会议在天津举行。

  • 第一届“复杂管理系统”学术研讨会暨2022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复杂管理系统分论坛成功举办

    (通讯员 马中臣)10月28日,第一届“复杂管理系统”学术研讨会暨2022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复杂管理系统分论坛成功举办。研讨会围绕“复杂管理系统”的会议主题深入研讨了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实践经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累计约400人次共享了这场“学术盛宴”。

  • 天津大学地科院文航副教授“陆地碳转化、化学风化及溶质输移之间的联系”研究取得新进展

    图1. 干燥和湿润条件下陆地碳转化、化学风化和溶质输移之间联系示意图        土壤是最大的陆地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大多数关于陆地碳循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陆地-大气间CO2气体的垂向交换。近年来,陆地-水生系统间溶解有机碳和无机碳(DOC、DIC)的横向输出量被证实与垂向碳通量具有相似的量级,不应忽略。然而,垂向和横向碳通量通常在不

  • 天津大学地科院陈喜教授团队出版专著《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机理》

            全球变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和下垫面变化,是水循环演变的驱动要素。水循环是联系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水的纽带,其变化深刻地影响全球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时空分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活动。天津大学地科院陈喜教授结合团队多年研究成果,形成专著《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机理》,近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nbs

  • 环境学院召开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说明会

    2022年10月25日上午,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符银丹、副院长雷建军等一行6人参加了我院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项目申报说明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环境学院科研副院长刘庆岭主持。环境学院院长邱顺添代表全院教师对科研院一行人的到访表示欢迎,对科研院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科研院与会代表对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深入分析了我院项目申报和获批情况,指出“症结”,开出“药方

  • 天津大学地科院董建志教授团队开发出全球多源降水数据融合新方法

    卫星遥感和再分析系统是目前获取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降水信息的主要途径。卫星遥感估算降水精度依赖于多源数据的融合以及数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对多源数据集间彼此独立的要求较高。但已有的卫星降水数据集多数采用了相似(或相同)的数据源与反演算法,导致了各数据集间的误差存在相关性。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董建志教授团队开发出新一代降水数据优化融合框架Statistical Uncertainty analys

  • 化工学院张雷教授发表《Chemical Reviews》综述,对两性离子生物材料进行介绍讨论

    近日,化工学院生物化工系张雷教授与康奈尔大学梅尼格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江绍毅教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张鹏教授合作,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题为《Zwitterionic Biomaterials》的综述文章,对两性离子生物材料的独特性质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讨论。

  • 天津大学胡明列教授团队为光孤子分子调控提供新思路

    天津大学胡明列教授领导的超快激光研究室及其合作者利用全光调制的方式,首次在飞秒激光振荡器中实现了光孤子分子的内部动力学同步。同步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表现为动力学系统中两个或多个事件节律的一致性。大到宇宙中行星的同步运转,小到公园中萤火虫的同步发光,同步刻画了简单却深刻的物理内涵,即动力学系统通过事件的复杂相互作用而自发地从随机中涌现秩序。在光学领域中,飞秒激光器作为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噪声低

  • 智能与计算学部软件工程团队研究成果获顶会最佳论文奖

    (通讯员 田朝)软件工程领域顶级会议37th IEEE/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ASE 2022) 于2022年10月10日至14日在美国密歇根州举办。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软件工程团队的论文《Learning to Construct Better Mutation Faults》荣获ASE

  • 智能与计算学部王晓飞教授获IEEE通信学会2022年亚太地区杰出论文奖

    (通讯员 侯晨璇)近日,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王晓飞教授所在团队发表在中科院1区SCI期刊IEEE Network(影响因子10.3)的论文“In-Edge AI: Intelligentizing Mobile Edge Computing, C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by Federated Learning”获得IEEE通信学会2022年亚太地区杰出论文奖。IEEE

  • 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陈发泽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论文

    近日,我院青年教师陈发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60.615,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Robustand Durable Liquid-Repellent Surfaces》的综述论文,并被遴选为当期正封面(FrontCover)论文(图1)。

  • 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杂志报道理学院张福林副教授的研究成果

    (通讯员 张福林)近日,关注世界物理科学重要进展的英国物理学会杂志Physics World以“Cloning quantum steering is a no-go”为题,专题报道了天津大学理学院张福林副教授团队发表的学术论文“Quantum Cloning of Steering”。该论文于2022年6月作为Editors' Suggestion发表在Chinese Physics L

  • 天津大学地科院王铁军教授团队“滨海湿地地表能量分配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取得新进展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和全球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其陆-气界面的水热交换过程能够极大影响区域的气象、水文和生态过程。但是,由于滨海湿地位于水-陆和海-陆交错带,受海-陆相互作用、水淹条件等的强烈影响,加之湿地内水、盐、植被等环境要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梯度,造成滨海湿地地表能量分配过程极为复杂,其变化模式及其控制机制有

  • 天津大学地科院余光辉课题组初步揭示了土壤碳周转和养分循环中被长期忽视的羟基自由基形成过程与机制

            铁矿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吸附亲和力等特性,通常被认为是有机碳的“锈汇”,在全球碳储存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和铁矿物协同驱动的羟基自由基形成在有机碳分解中发挥着重要但被忽视的作用。铁矿物主要通过芬顿/类芬顿反应调控环境中羟基自由基的产生。当环境发生氧化还原波动时,微生物促使铁矿物发生氧化还原转化而影响其催化性能。目前,

共1348条 首页上页1...2425262728...90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