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时值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给天津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回信中强调:“新起点上,希望你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天津大学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产学研发展论坛于2025年10月2日在卫津路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汇聚创新动能,共筑应急医学新高地”为主题,特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原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雷长群莅临指导,与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上合(青岛)国际应急医学技术装备研究院、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乐元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代表,以及天津大学江西校友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应急医学产学研融合发展大计,为服务国家卫生应急安全体系建设凝聚合力。

论坛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卫生应急学院党委书记庞博致开幕辞,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庞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是对天津大学和全体师生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希望通过今天的产学研合作论坛,深入搭建起高校与顶尖企业交叉融合、创新协作的桥梁。以产教融汇引领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以高新技术助力产业迭代升级,以校企融合创新服务国家和人民安全重大使命。

随后,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原党委委员、一级巡视员雷长群提出指导性意见。他首先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卫生应急学院在学科建设与产学研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应急医学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关键环节。面向未来,他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学院要紧扣产业发展脉搏,将科研优势转化为破解应急装备“卡脖子”难题的硬核实力;第二,鼓励企业更深层次参与协同创新,构建紧密联动的“产学研用”闭环生态;第三,推动先进技术下沉,强化基层应急救援能力,为构建全域覆盖的国家应急体系输出“天大方案”。

卫生应急院长樊毫军作学院事业发展报告,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师资引育、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阶段性成果,全面阐释了以“医教研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他表示,学院将持续锚定国家应急医学重大战略方向,聚力在应急医学装备、应急医学技术和卫生应急管理三大方向实现新突破,为培养应急医学拔尖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天大”智慧与力量。

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下,论坛举行院企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卫生应急学院与六家合作企业围绕应急医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培训演练等核心领域,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机制。院企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卫生应急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旨在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高地,为应急医学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以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为契机,各方共同发起设立“应急医学产学研发展基金”,首批规模突破2000余万元。基金重点投向三大方向:一是攻坚前沿科学研究,支持应急医学理论创新与学科交叉探索,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二是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智能救援装备、移动医疗单元等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化,让科研成果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培育创新人才,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院企联合培养项目,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为应急医学领域输送高素质专业力量。
企业交流环节中,各企业代表围绕研究中心建设及项目实施深入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联合研究中心与产学研发展基金构建的“平台+基金”双轮驱动模式,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科研攻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要求的务实响应,将为应急医学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力。各方承诺将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产业资源、市场应用等领域优势,携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助力应急医学领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应急医学新动能。
卫生应急学院名誉院长侯世科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应急医学领域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潜力,对与会企业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欢迎更多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参与共建共享。他希望校企双方继续拓展合作广度与深度,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人才、科研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共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天津大学医学部卫生应急学院在深化产学研融合、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上迈出坚实步伐。未来,卫生应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合作单位的战略协作,以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完善产学研合作生态,不断提升我国应急医学救援能力,为守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天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