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focus

天津大学202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作者:赵晖编辑:梁绍楠来源:党委宣传部 摄影: 陈晓金

7月5日,天津大学在卫津路校区体育馆举行2025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天大师生与亲朋好友共享毕业的喜悦。

天津大学在津校领导、部分院士专家、各学院领导、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教师代表、辅导员以及机关部处负责同志参加。典礼由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斌主持。

毕业典礼在全场师生庄严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教务处处长何芳宣读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经天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授予4680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和继续深造的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2022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走进向往已久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母校的细心栽培、老师们的贴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友好,让我在天大的学习生活充实而美好,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直博生。”来自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李炫萱感谢母校天津大学的培养。“去年,我校马来西亚留学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我也有幸参与其中。我们在信中向习近平主席汇报了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勉励,去年7月,我主动加入药学院‘宕梦药乡’实践队。未来,我一定会运用好在中国学到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一名中药文化传播使者,助力中马两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做好中马友谊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建设者。”

化工学院本科生孙圣真智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分享了自己在天津大学求学求知的难忘经历:“大二学年,在师友引领下我有幸提前进入实验室,接触了生物质能源领域,怀着将废弃木材转化为高能航天燃料的探索热情,工作至凌晨成为常态。面向当前‘双碳‘目标,我选择电合成生物质的研究方向,继续在天大化工深造,向着科研报国的梦想不懈奋斗。” 孙圣真智立志兴学强国,他多年前扎根于心的“领军科学家”梦想,正在破土发芽、向阳而生。

“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兴钢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分享了关于成长、责任与使命的思考。他建议年轻的毕业生们紧跟时代,回应需求;脚踏实地,传承创新;迎难而上,不辱使命。“希望你们既要有突破陈规的勇气,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定力。请记住,最持久的创新,往往源于最深厚的积累。在时代和世界的剧烈震荡和变革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没有哪棵参天大树一夜长成,所有惊人的突破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坚持。当你们面对困难时,请想起天大校园里那些历经风雨依然挺拔的建筑;当你们感到迷茫时,请重温‘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

“我向所有顺利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用青春和汗水,在天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今即将扬帆起航,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国家储能平台和机械学院教师焦魁给2025届毕业生带来了老师的嘱托——坚守本心,静待花开;学会取舍,勇敢前行;心怀感恩,与人为善;接纳缺陷,活出真我。他鼓励同学们“勇敢地去定义属于你自己的成功,活出独一无二的精彩。”

成长不是“知道更多”的竞赛,而是“做到更好”的修行。如何实现知行合一,将是一生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以“知行之间”为题,寄语2025届毕业生。他希望天大学子知理想之可贵,行担当之重责,在家国情怀中践行责任,用所学所思服务人民、奉献社会、造福人类;知科技之力量,行温度之关怀,在创新中不忘人文精神,在效率中守护人性价值;知自我之边界,行成长之路径,在独立思考中走出焦虑;知道德之矩守,行人间之正道,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在讲话中提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真正的科技,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深度;不仅要有水平,更要有情怀。”他嘱托学子们在创新中不迷失方向,在发展中不忘记初心,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温度的时代新人。

典礼结束前,全体毕业生高唱校歌。现场毕业生依次走上主席台,由校领导、学位委员会委员代表为他们授予学位、拨动流苏。

立天大志,做天大事。体育馆内外,父母儿女相拥庆贺,同学朋友合影留念。毕业是终点,更是起点。母校祝福2025届毕业生以智慧为帆,辨明前路的方向,以勇气为桨,劈开未知的风浪,从此刻出发,去未来与更好的自己重逢!天大学子们,请带着天大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精彩篇章!也请你们记住母校永远以你们为荣,是你们坚实的后盾和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