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机械工程学院于甘肃省宕昌县大寨村开展农机捐赠暨定点帮扶活动。此次活动将学院专业优势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深度融合,通过靶向破解农业生产痛点难点,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机械动能”。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宕昌县长期受困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偏低、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发展难题,而大寨村的情况尤为突出。该村地处山谷地带,耕地不仅面积狭小、坡度较大,且地块零星分散,既不具备灌溉条件,更无法容纳大型农耕设备作业,为此,当地急需数台小型柴油手扶旋耕机,以破解山区耕作效率低下的瓶颈。与此同时,大寨村在周边山区规模化种植油橄榄、核桃、梅花椒等农作物,但因海拔较高导致供电不畅,灌溉设备难以运转,急需若干台发电机驱动灌溉系统。
机械工程学院在前期深入调研中,精准捕捉到这些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痛点。积极联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多方力量,高效整合优势资源。结合当地农作物种植的地形特点与实际需求,精心筛选出一批适配性强、操作便捷的微耕机、发电机等农机设备,切实为山区田间作业难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

农机捐赠仪式上,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党委常务副书记雷鸣与宕昌县各级领导共同见证帮扶成果。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孙涛代表学院将农机设备正式移交至沙湾镇大寨村,现场同步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农机操作手册与保养指南,确保设备“转起来、用得好”。宕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农机设备的投入使用,将为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按下“加速键”,让乡亲们在田间地头真切感受到科技赋能的力量。此次捐赠是学院践行“服务乡村振兴”使命的生动实践,未来将持续深化“设备捐赠+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帮扶模式,让专业力量扎根乡村振兴一线。
近年来,机械工程学院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的定点帮扶体系,从教育、设计、消费等领域精准发力,绘就校地协同发展的动人画卷。
在教育帮扶方面,学院连续7年组织党员精英班实践队进驻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依托专业优势,学院教师为当地学生带来机器人原理、航空航天探秘、折纸与折展结构等趣味科技讲座,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技报国的种子;绘制“中国梦”“美丽家园”“星辰大海”等主题文化墙,让乡村校园焕发新活力;精心参与布置天津大学第一百间“北洋梦想教室”,成为传递知识与梦想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实践调研,形成多份调研报告,为当地教育工作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实践队曾获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优秀实践团队、天津市优秀实践队等荣誉称号。
在设计帮扶方面,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天津大学“乡村振兴”自主创新基金,成功立项《宕昌扶贫-药材蜂蜜包装设计》和《基于宕昌文化的农旅产品设计》两个项目。举办“宕昌官鹅沟景区设计大赛”,征集文旅设计作品20余项;依托专业课程,设计的药材蜜、花椒和足浴粉三项包装落地应用,工作获得央视报道。在教学成果转化的同时,《视觉传达设计》课连续两年获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二等奖、天津大学新工科项目式课程竞赛优秀奖,学生帮扶作品获未来设计师大赛全国一、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公益助农创文营销赛特等奖以及天津大学首届本科课程育人典型教学案例大赛(学生)特等奖。
在消费帮扶方面,学院党委积极推动,将定点帮扶纳入专题研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教职工通过 E 帮扶平台、“大寨甄选”、“宕宝”、天大扶贫超市等渠道购买宕昌农产品。近三年来,学院约900人次参与消费帮扶,76人次参与爱心捐助,累计消费帮扶金额达56.6万余元,捐助金额超5万余元。学院校友办公室积极联络校友企业,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消费帮扶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未来,机械工程学院将继续聚焦宕昌县发展需求,精准对接、持续发力,推动更多定制化帮扶项目落地见效,以高校智慧与专业力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