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喜迎校庆】“重逢・二十载”热能与动力工程三班2005届校友返校活动

作者:周钟龙编辑:梁绍楠 曲双双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时光如梭二十载,北洋情浓再相逢。8月30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三班2005届校友跨越山海,重返魂牵梦绕的母校,在初秋的校园里开启“重逢・二十载”同学聚会,以岁月为笺,续写同窗情谊与母校情缘。

暖情相聚:内燃机大楼里的“归家”仪式

上午9时,一场充满温情的返校欢迎及捐赠仪式在内燃机大楼217教室拉开序幕。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刁海、能动学科主任梁兴雨出席仪式,与校友们共话往昔与未来。

刁海代表学院向校友们致以热烈欢迎,他从“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新突破、科研平台的迭代升级、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与学院近二十年的发展脉络。“如今的天大机械,已在新能源动力、智能装备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每一步前行都凝结着历代天大人的智慧。”他的讲述让校友们深切感受到母校在“强工兴学”道路上的铿锵步伐。

梁兴雨聚焦能动学科与内燃机领域,结合“双碳”目标与能源科技革命,剖析了学科的前沿动态:“从传统内燃机的低碳化转型,到氢燃料动力、智能燃烧控制技术的突破,我们的学科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他还分享了学科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产业需求的创新举措,让校友们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黄海涛作为校友代表动情发言:“二十年前,我们在此埋下理想的种子;二十年后,母校的培育仍如明灯照亮前行路。”她回忆起恩师们的谆谆教诲,细数同窗间的互助时光,“无论走到哪里,‘实事求是’的校训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底色。”话音未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共鸣的暖流在会议室中涌动。

故园寻踪:卫津路校区里的时光剪影

仪式结束后,校友们踏上“寻迹青春”之旅。漫步卫津路校区,古朴的建筑群在秋日暖阳下更显厚重——校训石上“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历经岁月打磨,依旧苍劲有力,校友们在此驻足,伸手轻触刻痕,仿佛与二十年前的自己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北洋广场上,喷泉潺潺,他们指着曾经晨读的角落、课间休憩的长椅,笑谈当年的青涩与热血;走到熟悉的宿舍楼前,有人想起深夜赶论文的灯火,有人忆起宿舍阳台上的吉他弹唱,欢声笑语惊起枝头雀鸟,也唤醒了沉睡的青春记忆。光影交错间,时光仿佛倒流,当年的少年少女与如今的业界精英在镜头里重叠,不变的是眼中对母校的眷恋。

食堂重温:烟火气里的北洋味道

食堂里的烟火气瞬间点燃集体记忆——不锈钢餐盘的碰撞声、窗口阿姨的吆喝声、同窗间分享菜肴的欢笑声,与二十年前别无二致。他们围坐在长条餐桌旁,一边品尝着记忆中的“天大味道”,一边畅聊各自的事业与生活,从行业发展到育儿心得,从当年的课堂往事到如今的人生感悟,言语间满是久别重逢的热络与亲切。

暮色渐浓,校友们在校门前依依惜别。这场跨越二十载的聚会,不仅是时光的重逢,更是精神的归航——母校的发展让他们倍感自豪,同窗的情谊让他们温暖前行,设立奖学金的善举更架起了代际传承的桥梁。正如校友群里那句留言:“二十年前,我们从这里出发,奔向五湖四海;二十年后,我们依然是‘天大能动人’,心向母校,共赴下一个山海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