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7日起,天津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改革进行时》,首期来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天津大学通过学科拆墙,创新育人模式,打破产教壁垒,与天津本地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持续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天津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7日起,天津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改革进行时》,首期来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天津大学通过学科拆墙,创新育人模式,打破产教壁垒,与天津本地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持续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
这两天,天津大学的刘洪教授拿到了下学期的新课表。1998年,刘洪进入天大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习,博士毕业后留院任教。课表上的《电力系统基础》,是他教了十多年的专业课。不过,从三年前开始,这门课,被划分到新组建的未来技术学院。
刘洪所说的全新的需求,就来自于学校的“新工科教育改革”。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的工科专业超过30个,涵盖全部工科类学科。因此,教育部首选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试点“新工科教育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天津大学瞄准中国制造业的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在2021年,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布局了新型储能、未来智能机器等3个专业。
打破学科壁垒,天大结合新兴储能专业需求,从全校电气、材料、机械等十几个原有专业,抽调教师,调入未来技术学院,共同完成课程设置、编写教材等工作,刘洪就是其中之一。如何保证新工科教育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天大同步启动教师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像刘洪到了新学院,讲课课时从由原来的48个,缩短到28个,减少教师固定课时费收入,增加实践课时,也就是说刘洪要围绕企业的需求,带领学生设计相关产品。这部分的考核占比,达到20%。
新型储能专业成立三年,已经有超过52家合作企业。刘洪就带领学生,和天津企业平高储能科技、阳光电源等,共同研发一个新平台,可以对智能电网的送电量进行合理分配,这个产学研合作项目,也拿到国家科技部的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7日中午,刘洪刚刚从北京,领回来了专项任务书。打破老师的铁饭碗,换来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今年,天津大学还将瞄准低碳化工、具身智能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打破学科藩篱,组建合成生物等新学院。
天津广播电视台:http://news.enort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