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comminicate

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赴马来西亚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武璇编辑:梁绍楠 赵若含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为深入落实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战略部署,扎实推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实施,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2025年7月13日-20日,天津大学医学部生命科学学院组织18名师生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开展为期8天的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设立了两大核心课程:淡水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联系,AI编程与自动驾驶汽车。通过融合学术研讨会、前沿实验室课程、野外采样、文化沉浸体验等活动,提升了生科学子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赋能生命健康领域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

一、AI编程与自动驾驶汽车课程学习

在“AI编程与自动驾驶汽车”课堂上,研学成员学习了Raspberry Pi5(一种小型电脑)的编程使用方法,了解基础的Python语言、探索自动驾驶汽车背后的技术原理,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最终实现了小车模型识别周围环境并做出驾驶与泊车的决策。

二、微生物探索:淡水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联系

“淡水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程通过野外采样、显微镜观察、序列分析等板块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等科研命题,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国际视野。

三、走进马来西亚理工大学(UTM)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简称UTM)是马来西亚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位于柔佛州的Skudai,在工程和科学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研学成员走进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理学院,了解了理学院学科特色,参观了微藻实验室,与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四、马来西亚研学团临时党支部集体学习

此次马来西亚研学团师生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结合研学活动,分别开展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天大马来西亚留学生回信精神”、“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元首互致贺电精神”两次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师生党员和研学营成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加深了对中马友谊的理解,强化了两国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意识。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交流了学习感想和研学体会。

研学感悟

当研学大巴最后一次驶出英国纽卡斯尔大学马来西亚校区,8天的课堂也从赤道阳光里正式“下课”,研学成员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聆听研学营成员的心声。

2021级 朱悦

在纽卡斯尔大学的这一周,是一场跨学科探索的奇幻漂流。在AI编程课堂上敲下的每一行代码,探索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显微镜下跃动的原生生物,展现生物科学的魅力。从政府大学的生物实验室到马六甲海峡的水源采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理解教科书的注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碰撞,带来不同的体验。此番行程,行囊已装满跨界的智慧,归途即是新的起航。

2022级 刘荧

作为天津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此次纽卡斯尔大学访学收获远超预期。编程课让我掌握生物数据分析新工具,微生物实验课提升了跨文化科研协作能力;品尝特色美食是接纳多元文化的窗口;结交各国朋友更让我体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真谛。这段经历是实验室严谨与街巷烟火交织的成长乐章,深刻印证了“世界是课堂,经历即财富”。

2023级 刘林坤

短短数日的马来西亚研学之旅,收获颇丰。在AI编程与自动驾驶汽车的课程中,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操作,我们亲手触摸未来科技的脉搏。在微生物实验课程,我们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让我们深入理解了淡水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紧密联系,体验了从样本采集到序列分析的完整科研流程。访问纽卡斯尔大学和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感受到当地的学术氛围。这趟旅程教会我:世界不是地图上的色块,而是需要脚步去丈量的温度。我将把国际交流所学的前沿知识、实践经验带回天大,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2024级 王锦慧

本次的研学之旅使我获益良多。通过多元文化风情的切身体验,我的国际视野得到显著拓展;在参访多所顶尖学府的过程中,系统性的学术导览深化了我对前沿学科的理解;置身科研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更让我真切感受到科学探索的独特魅力。实践环节的设计尤为令人印象深刻:在AI自动驾驶课程中,我们通过代码编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于淡水微生物研究课堂,我们对不同水源样本的采集与显微观测,掌握了生态分析的实证方法。此次研学不仅突破了我的认知边界,更培养了我知行合一的能力。那些超越课本的实践真知,将成为我们持续精进的宝贵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