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通讯员 杨振)5月22日至24日,天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面向全体退休党员发起的为静海区付家村中小学生“银龄助学”捐书活动在卫津路校区老年活动中心(原青年公寓B座)一层大厅进行。此次活动由离退休工作处发起号召,由各基层退休党支部组织、宣传、发动和征集,并以党支部为单位统计捐赠册数和购书捐款金额,是全校退休党支部发挥“正能量”,心系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退休党员积极参与“银龄助学”活动
截至5月24日,活动共收到46个党支部集体,以及个人名义的捐助146项,合计书目1200余册,折合金额一万六千余元,收到现金捐款14301.6元,根据付家村图书室建设需求采购各类图书810册,书包文具30套,将于近日全部整理、统计、分类之后,于“六一儿童节”当日送到付家村。静海区付家村是天津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天津市扶贫攻坚重点任务,参与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的结对帮扶单位,天津大学派驻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刘东海,理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朱华,科研院副科级秘书王帆等三名驻村干部已经进驻付家村开展了长期帮扶工作。天津大学退休教职工也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付家村致富发展出力献策。本月初,离退休工作处组织二十余位退休党支部书记到付家村实地走访调研,深入农田考察土壤,与村干部研讨交流,老同志们了解到,付家村位于天津市西南部,距离静海区北环线1公里,全村总人口272人,76户,村民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初中,鲜有高中毕业;全村土地相对贫瘠,人均耕地面积仅有3分地,缺少村集体支柱产业。老同志们结合自身擅长的领域,从改良土壤、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引进创新手工艺产品等等几个角度为付家村发展提出了建议。老同志们同时认为:“精准扶贫要文化先行”,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付家村的面貌,首先要让村民们改变观念,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了解到驻村干部计划筹建乡村图书室的想法后,离退休工作处马上行动起来,号召全体退休党员积极参与到“银龄助学”捐书活动中来,“捐一本书,献一份爱,圆一个梦”,将文化扶贫工作做好,为改变付家村经济面貌和教育现状贡献天大力量。

本次捐书的范围是付家村村委会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的书单与各位退休党员自愿捐赠的适宜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相结合,活动获得了全体退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期间出现很多感人的故事:建工学院结构退休党支部书记胡延鸣老师,几天前脚扭伤,行动不便,捐书活动首日一早就提着拎着几十斤的书赶来捐书处,并积极组织党支部老同志捐款捐书,多次来到捐书点,帮助其他老师捐书、捐款;机关退休二支部书记于克建老师及其夫人,主动到行动不便的老师家里收集捐赠,连续三天服务捐书活动;多名行动不便的老师委托家人、朋友,将捐书、捐款送到捐书点。


图书馆退休党支部林国霞老师委托他人捐赠
理学院物理系退休党支部积极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奉献爱心发挥作用,党支部委员王克起、陈志芳两位老师分别捐款1000元,身在国外休养的多位老同志也通过捐款的形式表达了对付家村中小学生的关爱;图书馆退休党支部老师充分发动,20余位老师捐赠图书近200册,图书馆退休党支部书记张昉组织支部老党员积极协助退休工作人员规范图书分类和整理,编制书目清单,为付家村乡村图书室筹建建言献策;图书馆退休党支部张九琳老师家住校外,年逾七旬,亲自骑着电动车分两次,将82本各类图书资料送到捐书处;有的老师85岁还亲自来捐书,有的老师在校医院开药听说活动也主动来了解情况等等。
全校各界也给予了此次活动高度关注,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汪菲、副处长王岩妍,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娜等在职老师带头捐款捐书;校医院在职党支部给予大力支持,支部书记张长福老师带领青年党员将73册图书和470元购书捐款送到捐书地点,并表示:校医院将继续参与和支持助学活动;老年大学管理团队、老年大学民族舞一班、为老服务中心、退协、退协读书会等组织积极参与;全校在职教职工及家属也积极参与,非党员退休老师和多名家属主动来捐书点奉献爱心,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职工对社会、对教育事业最质朴的感情和真诚的奉献。
老同志们还纷纷寄语中小学生,勉励同学们好好读书:“领悟伟大领袖的教导,了解历史放眼未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奋斗的道路一个都不能少!”“希望下一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天津大学欢迎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天津大学退休党员用实际行动和殷切的希望,继续谱写着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赞歌。
(编辑 刘晓艳 盛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