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则认为,应增设“一带一路”所需专业。 因为调研发现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单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资金、物资,而是人才。因此,建议从学科专业设置上,在部分基础建设相关的高等院校适当增加“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专业。
教育兴即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依然是关注亮点,天津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通过充分调研和走访,在两会上建言献策,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近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城乡建设与文化传承研究院在京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任该研究院主任委员,由天津大学教授、作家冯骥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家贾平凹等25位建筑、文化、艺术界知名专家组成了专家顾问委员会。
天津市今年将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进入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3.0”时代。
29年前,一个17岁的小伙儿萌生一个关于水的梦想,立志改变中国农业“靠天收”的落后面貌,以优异成绩第一志愿考入天津大学水工建筑专业。25年来,他上洞庭湖,干水利事,实践梦想,矢志不渝,为水利事业兢兢业业,乐此不疲。
天津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认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大学必须把办学的精力集中到本科教育上,引导高校教师将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
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上午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今年天津大学将推出多项特色举措,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特别关心雄安新区未来的创新发展,他建议,促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建设好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的创新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张水波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新鲜事物,技术与业务的创新空间非常广阔、潜力无限,需要建立科学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做好长期建设投入的准备。
昨日下午,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宕昌第一中学,全校3600名学生同上一堂课:四名天津大学优秀学子通过“智慧空间站”云课堂,跨越1700公里“穿越”在宕昌师生面前,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建功新时代,同做追梦人。
天津大学宣怀学院将乐高引入教学,学生们通过搭建乐高,用手思考,在“玩”中构建认知、打开洞见、拓展思维、激发创意,从而教学相长。
(通讯员焦德芳)3月11日下午,在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宕昌县第一中学,全校3600名学生在一起同上一堂课:4名天津大学的优秀学子通过“智慧空间站”云课堂,从渤海之滨的天津跨越1700公里,“穿越”到位于祖国西部地区的宕昌县第一中学师生面前,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任何产业都无法在封闭保护中持续成长。”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委员说,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放的家电产业,是西方国家当时相当发达的产业。
“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对中国容易有所误解,但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会为中国辩解。”经济界小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国际工程管理学院院长张水波在小组讨论会上提出话头。
3月9日至10日,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天津赛区竞赛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举行,来自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16所本科、高职院校学生组成的181支参赛队伍同场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