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改革持续更新。
今天,“实验6”科考船开启首个远洋航次,从广州新洲码头基地起航,赴东印度洋海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东印度洋综合科学考察共享航次。
近日,天津市河东区与天津大学共同签署《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天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加强深度合作。
近来本市气温逐渐升高,建成区种植的300多个种类、300多万株花灌乔木逐次盛开,吸引不少市民到“网红”打卡地拍照游玩。
(津云•故里南开工作室) 2021年,南开区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核心,瞄准机遇,做强产业,全力做好国内招商引资工作。在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度天津市国内招商引资质量效益综合评价通报》中,南开区再创佳绩,位列中心城区第一,全市排名第四。2021年5月11日,在以“创新南开•启航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南开区重点项目签约会上,北京融易算与南开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作为一家准独角兽公司,融易算将在南开区建立数...
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如何进一步找准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在涵养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为国为民,履职尽责。对于全国政协委员张水波来说,2021年是忙碌又充实的一年。
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如何进一步找准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涵养人才蓄水池,才能汇聚实现“双碳”目标原动力。“双碳”来了,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该如何发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建议,做好“双碳”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储备,用理论为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去年起施行的民法典,创造性地纳入了‘绿色原则’,但在有效落实上,需要将此原则纳入各行业的具体管理办法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副主委、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张水波说,工程建设行业是落实“绿色原则”要求的典型领域。
出席全国两会的住津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会专职主委、天津大学原副校长张凤宝委员认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的步伐正在提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从单一技能向综合技能需求转变,拥有多元化技能要求、适应多样化工作职责的毕业生更受市场欢迎。”
2021年夏天,国际科学院组织发表声明,正式核准许可中国天津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牵头、多国科学家共同研讨达成的《科学家生物安全行为准则天津指南》(以下简称《天津指南》)。天津大学全程参与了《天津指南》的制定过程,并起草了《天津指南》的基本内容。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昌俊说:“我国现在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对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有更高更多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勇挑重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进行科研攻关,早日培养出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师。”
3月8日,天津河东区与天津大学共同签署《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政府——天津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集聚河东区和天津大学互补优势,推动双方在创新要素聚集、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技术攻关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培训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双方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河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