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天津大学在卫津路校区召开学科交叉中心揭牌仪式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天津市、天津市教育两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兄弟高校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大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各相关部处、学院代表参加仪式
22日下午,“向未来赋新生”鲁能国际中心双碳计划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天津市碳中和与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石磊在演讲中指出,商业写字楼等公共建筑具有能耗大、能源消耗结构复杂等特点,是建筑节能重点和能耗控制难点。
9月25日,天津大学召开学科交叉中心揭牌仪式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研讨会。据了解,学科交叉中心先行建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数学”6个分中心,并聘请23位战略科学家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9月25日,天津大学在卫津路校区召开学科交叉中心揭牌仪式暨学科交叉中心建设研讨会。教育部、天津市、天津市教育两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兄弟高校有关领导,以及天津大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各相关部处、学院代表参加仪式。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五十一届会议“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治理方法”云上边会22日在天津举行。
今天第八届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采用“线下+线上”形式成功闭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数字能碳·融创未来”。
天津大学校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教授出席第八届亚太能源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并致词。
2022年9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近期,本市高校陆续开学。各校都精心安排了“开学第一课”。校长们结合各校特色为学生讲述人生求学拼搏的秘籍,鼓励莘莘学子勇担爱国奉献的重任。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负责任地使用生命科学的全球指导框架》,由天津大学牵头的《生物安全科学家行为准则天津指南》作为中国提出的道德准则成为《框架》高级别原则。
国内天文学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正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高校陆续建立天文学专业,高考报考中传统冷门的天文学专业似乎将迎来走热的机会。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科研领域不断发表出世界领先的成果,天文学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科学,在高校兴起将成为一种趋势
回想起三年前刚入学时的日子,天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本科生张旖仍“心有余悸”——作为天大新工科建设的第一批“试水者”,张旖面临着从传统的听讲到动手实践的巨大转变。
除了每年暑假“抢名额”参加专业培训,嵊州还不断推出多种活动与戏迷互动。2020年夏天,嵊州组织“爱越小站”各地大学站的105名成员登上舞台,与嵊州市越剧团演员一起演出,并在越剧艺术学校参加表演、唱腔、化装、导赏等越剧体验课。天津大学“爱越小站”的成员李彦反串了《碧玉簪》主角李秀英,惊艳全场。“戏迷的快乐,外人很难体会。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享受。”郑孝斌说。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运输规模膨胀等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创伤性骨折疾病频繁发生,日趋成为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突出问题。来自天津大学MRS实验室的骨科医疗机器人团队目前研发设计的“下肢骨折复位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可以实现对骨折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复位与量化康复。该项目不久前在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团队共有五名参赛队员,孙涛教授、连宾宾副教授为指导教师。
天津大学MRS实验室的骨科医疗机器人团队研发设计的“下肢骨折复位与康复一体化机器人”,实现了对骨折患者的个性化精准复位与量化康复。该项目不久前在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团队共有五名参赛队员,孙涛教授、连宾宾副教授为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