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3家海河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新区转化基地启动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成功落户。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3家海河实验室共立项85项,吸引院士15名、国家级人才50余名,形成超千人规模的科研团队。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里,来自12个国家的留学生正在加紧排练“校园春晚”节目,迎接癸卯兔年的到来,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魅力。
“玻色量子”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圆满落幕,大赛参赛代表等150余人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届大赛以图片+视频形式全程直播,吸引近5000人次线上参与。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落幕。30个优秀项目参与角逐。最终,“玻色量子”项目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PLNP纳米抛光项目”“天津润光恒正极添加剂”获得成长组一等奖。“高性能致密微米硅碳负极研发与产业化”和“心脉联衢--全球首款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获得初创组一等奖。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圆满落幕。30个优秀项目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玻色量子披荆斩棘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大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津大学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大共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
1月7日,2023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暨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钱塘论坛”在杭州钱塘新区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
近年来,南开区锚定“创新南开”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全力打造天津大学科技园(南开)等科技载体,带动形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首站”和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扎实推进“创新南开”建设。
1月5日,记者走访了杨柳青镇明清街、南开区古文化街,以及杨柳青镇的集市,看到杨柳青年画登上年货主角“宝座”,尤其新年画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这几天,位于津南区的海棠科创园启用,为海河教育园的高校师生提供创业基地。
海新区通过积极构建“原始创新+应用创新+产业化基地”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有力地支撑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四谷建设。依托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健全资金链,滨海新区以海河实验室建设为重要抓手,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快步前行。
1月6日,津南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津南区将持续打好用好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做实做强绿色生态标志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城乡融合典范区,精心建设天津“绿谷”“智谷”“商谷”“悦谷”,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