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近日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天津大学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2022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宣示了党中央以铁的纪律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定力和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大部署,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有力回答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时代之问,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我国众多家庭中,有一些“特别”的家庭——家庭成员既是亲人,又是同行,有的甚至还是合作伙伴。他们在科研一线摘得硕果,离不开彼此的陪伴、鼓励与支持。这些家庭既是良好家风家教的优秀传承者,也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
“减负行动3.0”出台前经过了扎实的前期调研,把近一阶段青年科研人员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政策层面落到了实处。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助于青年科研人员减负,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把主要精力聚焦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
1月7日,2023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暨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钱塘论坛”在杭州钱塘新区召开,这是我国合成生物领域高规格、高水平、高参与度的年度盛会,涵盖合成生物学相关政府、产业、学术、投资各界,共同探讨中国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应用、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力求为政产学研投各界搭建沟通桥梁,推动我国合成生物产业迈向国际舞台。
1月7日,2023合成生物学国际论坛暨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钱塘论坛”在杭州钱塘新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这是我国合成生物领域高规格、高水平、高参与度的年度盛会,涵盖合成生物学相关政府、产业、学术、投资各界,共同探讨中国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应用、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
2022年,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3家海河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新区转化基地启动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成功落户。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3家海河实验室共立项85项,吸引院士15名、国家级人才50余名,形成超千人规模的科研团队。
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里,来自12个国家的留学生正在加紧排练“校园春晚”节目,迎接癸卯兔年的到来,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魅力。
“玻色量子”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圆满落幕,大赛参赛代表等150余人现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届大赛以图片+视频形式全程直播,吸引近5000人次线上参与。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落幕。30个优秀项目参与角逐。最终,“玻色量子”项目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PLNP纳米抛光项目”“天津润光恒正极添加剂”获得成长组一等奖。“高性能致密微米硅碳负极研发与产业化”和“心脉联衢--全球首款体内精准可视化小口径人工血管”获得初创组一等奖。
1月6日,以“创新创业 天大担当”为主题的第四届天津大学“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大学科技园(津南)圆满落幕。30个优秀项目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玻色量子披荆斩棘摘得桂冠,荣获本届大赛特等奖。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大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
近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天津大学38项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0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获奖总数、单项奖数均居天津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