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招商、筹备首批项目入驻事宜、储备后续项目……最近这段时间,天津大学合作办公室主任王寒马不停蹄,带领团队倒排工期进行天开高教科创园天大科技园建设相关工作,为5月18日天开园正式开园做着各项准备。
4月中旬,上海辰山植物园于2015年3月自英国引进、去年9月移栽到室外的“牛顿苹果树”开花了,这是其移植室外后首次在上海室外开花。据了解,“牛顿苹果树”多年来为不少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所推崇,并已开花散叶、“落户”全球多地,其中被嫁接种植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的,是我国第一株直接引进的“牛顿苹果树”。
天津大学第十二届世界校友代表大会日前在江苏常州落下帷幕。会上,常州市人民政府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天津大学科研优势,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领域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校地、校企协同创新,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中共党员。曾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聚焦前沿材料研究,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担任天津市高校资助育人宣传大使,组织资助活动20余项,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000人次。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问津书院于“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携手培养青年学生文化实践能力,为发掘天津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做出新的贡献。
日前,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问津书院于“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携手培养青年学生文化实践能力,为发掘天津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做出新的贡献。
近日,由天津市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研究院、天津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天津大学教育部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联合承办的2023年京津冀DNA存储前沿研讨会在天津市召开,20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DNA信息存储技术的最新进展、发展未来、产业应用和投资策略。
“我学会了怎样翻土、怎样使用钉耙,也知道了怎样浇花效率更高。原来种地有这么多学问,劳动是这么快乐!”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褚倬铭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天津大学将劳动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校园内一派欣欣向荣的“农忙”景象。
4月28日,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问津书院于“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携手培养青年学生文化实践能力,为发掘天津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做出新的贡献。
京津冀DNA存储前沿研讨会今天在津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元英进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欧阳颀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会议涵盖DNA存储研究领域的政府、产业、学术、投资各界,共同探讨我国DNA信息存储技术的最新进展、发展未来、产业应用和投资策略,推动我国DNA信息存储技术向产业化进军。
五一小长假放假第一天,天科协、天大以一场高峰论坛庆祝劳动节。
4月29日,2023年京津冀DNA存储前沿研讨会在天津市武清区召开,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元英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
日前,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和天津市问津书院于“北洋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互建文化教育基地,携手培养青年学生文化实践能力,为发掘天津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天津城市文化形象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