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科技日报: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海试成功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浮标团队自主研制的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海试成功。

  • 天津日报:天大自主研制“浮星”海试成功

    天津日报(2018年8月20日 07版)​本报讯(记者 姜凝)昨天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海洋浮标团队自主研制的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海试成功,今年7月28日在南海北部近4000米水域投放,截至8月8日,已连续稳定运行26个剖面,最大下潜深度3550.3米,数据传输成功率达到99.9%,这标志着我国在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的实用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编辑 焦德芳)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

  • 中新社:天津大学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获突破性进展

    天津大学自主研制的大洋4000米深海自持式剖面浮标“浮星”取得突破性进展。

  • 天津日报:天大发明新型催化剂 可大幅降低工业成本

    记者昨天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李新刚教授科研团队在费托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学术论文已发表在最新一期著名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

  • 新华社:清东陵景区成大学生暑假实践课堂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在清东陵景区进行建筑测量。

  • 今晚报:天大学子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 创本市高校在该赛事中最佳成绩

    ​今晚报(2018年8月16日 02版)本报讯 (记者江珊)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近日闭幕,天津大学4支参赛队伍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创造了本市高校在此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由来自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求是学部等学院的苗轩博、刘玉华等七位同学设计完成的作品“‘千里电车’——应用于车顶快换电池的电动汽车高续航技术”荣获特等奖。“简单来说,就是将...

  • 天津日报: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天大学子获特等奖

    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中,天津大学获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两项,刷新了队伍最佳成绩和团体最佳成绩。

  • 津云:联合国召开《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专家会 听听咱们中国专家怎么说

    8月7月至16日,《禁止生物武器公约》2018年专家会议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举行。天津大学生物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张卫文教授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专家受邀参会并做专题发言。

  • 天津日报:天大研发丙烯生产高效催化剂 有望打破西方国家长期技术垄断

    天津日报(2018年8月14日 05版)​本报讯(记者 姜凝)天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团队成功研发高效铂基催化剂,将显著提升丙烯生产效能,有望打破西方国家对丙烯工业的长期技术垄断。该成果为铂基催化剂应用开辟了新思路,对我国化工生产行业具有重大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子刊物《科学进展》。目前,丙烷脱氢法是市场占有率增长最快、最具前景的丙烯生产新技术,而铂基催化剂是该法的关键所在。相关技术被...

  • 人民日报:“海燕”,向深海飞

    从100米到8213米,天津大学水下滑翔机科研团队不断突破。

  • 中国青年报头版:培养“强国一代”是“天大”的事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未来30多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明确路线图。去年十九大期间,《中国青年报》刊发文章《强国一代》,把人生黄金期伴随强国进程的当代青年定义为“强国一代”,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今年,共青团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强国时代...

  • 津云:冯骥才《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揭晓,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冯骥才201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俗世奇人》(足本)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 澎湃新闻:天大立项数位居高校第二,立项经费过亿

    近日科技部公示了8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清单。天津大学拟立项数有6项,总经费达到1.25亿元,位居高校第二。

  • 经济日报: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纳必永: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今年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纳必永在天津大学上学的第7个年头。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获得者,纳必永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6年前,纳必永在父亲的鼓励下,来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开始本科学业。对学校以及中国文化的深深喜爱,他决定在毕业后继续留下攻读硕士学位。“对我来说,天津大学是我的第二个家,当我18岁来到这里时,我还是个懵懂的少年,但当我即将离开时,我对自...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落户天津

    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近日,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该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强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拟研究设施,这对于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从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向减轻地震灾害风险转变...

共10980条 首页上页1...654655656657658...732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