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MEDIA FOCUS
  • 科技日报新媒体:厉害了!天津大学培育出全球首支蓝玫瑰

    蓝玫瑰,象征着爱情的纯真与勇敢,往往被恋人们当成传递心意的使者。然而,“蓝玫瑰”在英语里意味着无法实现的希望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然界中没有蓝玫瑰。

  • 天津日报头条:冯骥才在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呼吁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我们必须要回到原点,遗产的原点、保护的原点、学术的原点,再一次研讨界定、确认传承人的概念。”昨天上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针对老一辈非遗代表性“自然传人”逐渐逝去,而新一代传承人不断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国家非遗名录评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呼吁学界勇于承担,重新思考传承人的概念,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 中老年时报头版头条:冯骥才:科学地保证文化传承

    自2007年起,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至今各级传承人为文化遗产的传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随着老一代“自然传人”的消亡,新一代传承人的认定亟待解决,传承人的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挑战。

  • 光明网:冯骥才:重新定义“传承人” 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11日,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国家非遗名录评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呼吁学界勇于承担,回到原点重新思考什么是传承人,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 检察日报头条:刑法修正的理论模型与路径选择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的公布施行,“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模式已然成为我国刑法修改完善的最主流的、稳固化的修法模型。我国刑法是否还需要建构抑或重构更趋多元化、更合乎实践理性的刑法修正理论?如何就现行“刑法修正案”模式指引下的我国刑法具体制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此谈以下看法。

  • 光明网:从历史到未来 工程教育再出发——“新时代一流工程教育建设:创新与行动”峰会将启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与以往不同,如今中国已经同其他国家一样,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头班车”上。改革开放40年之际,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竞争态势,中国工程教育能否担当起时代重任?一改革开放4...

  •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设计师创意改造“趣村”

    盛夏林木,汇雨为塘,位于江西吉安的夏木塘村由此得名。小村之美,在于乡趣,听夏日虫语,闻木之清眠,问塘中秋色,是这里如诗卷般的景致。和中国许许多多农村一样,夏木塘也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村里的年轻人像溪流般从这里奔向大城市便不再回头,小小的乡村渐渐褪去了生机和活力。为了激活乡村的生命力,当地政府决定在旅游开发和维护传统...

  • 天津日报:情怀家国 结晶人生——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牵头的“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公示期结束,不出意外的话,将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中新社:天津大学团队在仿病毒制备多肽靶向药物载体方面取得新进展

    记者1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团队近日在仿病毒制备肽基靶向药物载体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仿造病毒结构与功能,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递送基因药物的仿病毒纳米颗粒,有望作为“特洛伊木马”实现“以毒攻毒”。 

  • 科技日报:仿病毒纳米颗粒有望实现“以毒攻毒”

    在与病毒大作战中,武侠世界的“以毒攻毒”有望实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利用天然病毒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重新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传递的仿病毒纳米颗粒,这种颗粒犹如“特洛伊木马”,可成功地混进病毒圈,把基因药物送到目的地。

  • 《教育家》杂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9月29日上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在京召开。

  • 新华日报:培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体制构建方面着力,而且要从培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着力。

  • 科技日报:高效利用太阳能 “密码”破译

    记者孙玉松、焦德芳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释厘清偶氮苯对太阳能光热燃料的重要作用,是有助于实现太阳等光能高效利用的颠覆性技术,这一研究有望掀开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新篇章。

  • 人民网:天津大学科研团队新发现 高效利用太阳能“密码”破译

    记者孙玉松、焦德芳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阐释厘清偶氮苯对太阳能光热燃料的重要作用,是有助于实现太阳等光能高效利用的颠覆性技术,这一研究有望掀开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新篇章。

  • 今晚报:天大外籍女教授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近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天津大学外籍教授凯米·保德瑞女士获此殊荣。其丈夫杰伊·西格尔教授现任天津大学药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曾获2015年中国政府友谊奖。

共10980条 首页上页1...646647648649650...732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