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认为,这档节目生动深入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习近平总书记惯于用典、善于用典、精于用典,通过用典,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民族土壤、鲜明民族特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津云新闻讯:早上7点半,一座城市最繁忙的时候。 市民杨晓在离家不远的公交车站,像往常一样拿出手机,打开公交APP“车来了”,选择了每天都要乘坐的1路公交车。手机显示最近的一辆公交车距离他所在的车站还有2分钟。杨晓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加上等车和路上的时间,在保证上班打卡不迟到的情况下,自己还有大约10分钟的时间可以到公司附近的便利店买份早餐。
昨天,记者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支蓝玫瑰。据天津大学药学院张雁教授介绍,尽管人类有5000年玫瑰培育历史,但依然无法获得蓝色的玫瑰。而日前,由张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
蓝玫瑰,象征着爱情的纯真与勇敢,往往被恋人们当成传递心意的使者。然而,“蓝玫瑰”在英语里意味着无法实现的希望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然界中没有蓝玫瑰。
“我们必须要回到原点,遗产的原点、保护的原点、学术的原点,再一次研讨界定、确认传承人的概念。”昨天上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针对老一辈非遗代表性“自然传人”逐渐逝去,而新一代传承人不断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国家非遗名录评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呼吁学界勇于承担,重新思考传承人的概念,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自2007年起,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至今各级传承人为文化遗产的传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随着老一代“自然传人”的消亡,新一代传承人的认定亟待解决,传承人的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挑战。
11日,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国家非遗名录评定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呼吁学界勇于承担,回到原点重新思考什么是传承人,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随着刑法修正案(十)的公布施行,“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模式已然成为我国刑法修改完善的最主流的、稳固化的修法模型。我国刑法是否还需要建构抑或重构更趋多元化、更合乎实践理性的刑法修正理论?如何就现行“刑法修正案”模式指引下的我国刑法具体制度实践进行研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此谈以下看法。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与以往不同,如今中国已经同其他国家一样,坐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头班车”上。改革开放40年之际,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竞争态势,中国工程教育能否担当起时代重任?一改革开放4...
盛夏林木,汇雨为塘,位于江西吉安的夏木塘村由此得名。小村之美,在于乡趣,听夏日虫语,闻木之清眠,问塘中秋色,是这里如诗卷般的景致。和中国许许多多农村一样,夏木塘也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村里的年轻人像溪流般从这里奔向大城市便不再回头,小小的乡村渐渐褪去了生机和活力。为了激活乡村的生命力,当地政府决定在旅游开发和维护传统...
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牵头的“规范引导、协同育人、均衡发展的中国化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公示期结束,不出意外的话,将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记者10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团队近日在仿病毒制备肽基靶向药物载体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仿造病毒结构与功能,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递送基因药物的仿病毒纳米颗粒,有望作为“特洛伊木马”实现“以毒攻毒”。
在与病毒大作战中,武侠世界的“以毒攻毒”有望实现。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齐崴教授利用天然病毒靶向特性,通过肽序列重新设计,采用多肽自组装策略,成功制备出非致病、可穿膜、并能定向传递的仿病毒纳米颗粒,这种颗粒犹如“特洛伊木马”,可成功地混进病毒圈,把基因药物送到目的地。
9月29日上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研讨会在京召开。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体制构建方面着力,而且要从培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