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天津大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 重点专项项目启动会召开

    10月28日,天津大学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与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支持个性化设计的众包平台研发”、“产品自适应在线设计技术平台研发”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天津召开。

  • 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与智慧医疗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

    10月18日至19日,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与智慧医疗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 2019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理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2日,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和理学院主办,理学院化学系承办的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理学院分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32楼140报告厅成功举办。

  • 破解抗药性密码 天大绿色农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天津大学尉迟之光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将结构生物学应用于离子通道农药靶标的研发领域,在绿色农药研发及昆虫抗药性探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新进展,填补了国内农药研发在离子通道方面的空白。研究成果刊发表在国际著名农林科学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和生物学著名期刊《BMC Biology》上。

  • 2019年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27日,天津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生分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天津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天津大学微电子学院、天津市成像与感知微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天津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指导。

  • 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凌峰博士荣获2019年中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10月24日举行的“201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颁奖典礼上,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生石凌峰荣获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优秀奖”,获奖博士论文题目为《内燃机余热回收跨临界CO2动力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指导教师为舒歌群教授和田华研究员。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19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2019年学术年会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燃烧项目进展交流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召开。

  • 环境学院博士生荣获第13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未来科学家奖”

    近日,由清华大学举办的第13届全国环境博士生学术会议圆满落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环境与生物能源课题组博士生郭铭玉荣获“未来科学家奖”,其汇报主题为“Study on Cr-base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catalysts for NOx treatment of marine exhaust gases”。

  • 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参加智利第58届APEC能源工作组会议

    ​10月16-17日,第58届APEC能源工作组(EWG)会议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顺利召开。会议由EWG主席陈炯晓主持,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APSEC)参加本次会议并进行工作汇报。会议期间,Jinlong MA副主任在政策对话环节,围绕“可再生能源转型促进可持续增长”进行主题分享获得各参会代表肯定,未来APSEC将结合各成员经济体建议继续完善该报告,并在EWG59期间汇报进展。

  •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攻克平板陶瓷膜制备及批量化生产关键技术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经十余年艰苦研发,成功突破平板陶瓷净水膜制备技术难关,实现批量化生产。目前平板陶瓷膜生产线已成功投产,一举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大幅提高我国膜产业竞争力并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

  • 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承担的三个国家能源局课题通过专家验收

    2019年10月22日,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中国参与APEC能源合作现状研究与趋势分析》、《APEC经济体能源发展最新动态与中国参与APEC能源合作对策研究》和《可持续城市低碳能源系统形式与优秀实践》三个课题验收会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网能源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参加了验收会议。

  • 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院士出席香山科学会议并作主题报告

    近日,香山科学会议第662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院士作题为《组织工程创新与复杂器官构建》的主题报告。

  • 喜报!一等奖!化工学院姜忠义团队获得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10月18日上午,2019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举行了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我院姜忠义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生物启发膜可控制备与传质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 “2019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时代固体力学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由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承办的“2019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时代固体力学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于2019年10月11日—10月12日在天津大学召开。

  • 天津大学发表渤海食物链甲基汞来源的同位素解析研究成果

    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同位素前沿科学研究中心的孟梅、孙若愚和陈玖斌老师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系统分析了渤海生态系统中的全食物链(包括水生植物/大型藻类,软体动物(双壳类,螺类,头足类),甲壳类(虾类,蟹类)和近岸/远海鱼类)中汞的形态和同位素组成以及碳氮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发现:1)大部分渤海生物中的甲基汞含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危害阈值,可以安全食用;2)汞在营养级传递过程并不产生同位素分馏,这为利用食物链的汞同位素组成示踪水体中汞的地球化学转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渤海生物中的甲基汞主要来源于海洋沉积物中无机汞的甲基化,而海水无机汞甲基化的贡献不显著,这为未来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研究团队还在渤海生物中首次发现了显著偏负的偶数200Hg同位素的非质量分馏现象,为未来利用偶数汞同位素研究食物链的汞循环提供了新的思路。

共1355条 首页上页1...5455565758...9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