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娜)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成立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的通知》,根据《“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要求,深入实施战略型紧缺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储备计划,推进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开展新型教材研发,决定成立重点领域教学资源及新型教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王鑫教授受聘为该专家工作组人工智能领域成员。据悉,专家工作组将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下,为推
本站讯(通讯员 武镇龙)3月27日上午,适逢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青少年安全应急教育研究所青少年安全应急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安全的重要论述,分析研判当前形势任务,明确目标要求,部署研究所重点工作。天津大学应急医学研究院院长侯世科、常务副院长樊毫军出席会议,副院长兼研究所所长赵艳梅主持会议。会议指出,研究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作为最重要的有机电子元器件之一,在柔性显示、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射频标签、柔性存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能(迁移率等参数)与相关加工工艺等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但该领域仍未实现实用化,稳定性是制约实用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也是该领域被质疑是否有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影响器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化学和物理稳
近日,中新网、科学网、Alternet、EurekAlert、南德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天津大学地科院傅平青教授、朱佳雷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Yafang CHENG教授团队等合作在One Earth期刊发表的“Brown Carbon from Biomass Burning Imposes Strong Circum-Arcti
2022年3月25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泽方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Crystal Structures ofWolbachiaCidA and CidB Reveal Determinants of Bacteria-induced Cytoplasmic Incompatibility and Rescu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通过设计沃尔巴克氏菌胞质不相容性因子,实现了人工操纵胞质不相容。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也是造成心脏衰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受磷蛋白 (PLN) 中发现的若干突变与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脏衰竭有关,但潜在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在生理条件下,PLN通过与肌质网钙ATP 酶(SERCA)相互作用调节其钙摄取功能,而这一调节过程本身又受到蛋白激酶A (PKA) 依赖性磷酸化的调节。为揭示PLN的遗传性突变引起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天津大学尉迟之光研究组
(通讯员 李娜)近日,智能与计算学部数据库课题组硕士生董思聪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Communication-Efficient Knowledge Graph Embedding Training with Hot-Embedding Caching”被国际数据库顶级会议ICDE 2022长文录用,指导教师为智能与计算王鑫教授。ICDE 2022会议的全称是38th IEEE Internati
本站讯(通讯员 兰巧玲)3月18日,2022年天津大学医工结合基金项目中期考核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基础研究处副处长郭彤,天津大学医学部执行主任明东、医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李伟锋出席会议。天津大学各附属医院、医学中心及校内相关学院项目负责人线上参会。重点重大组会场青年面上组会场会上,郭彤代表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线上致辞。她肯定了天津大学医工结合基金项目从立项到项目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北极地区正以全球其他地区两倍的速度快速变暖,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冰减少,和随之引发的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一系列生态和经济问题都源于北极气候的快速变暖。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气体和黑碳气溶胶是大气中最重要的增暖剂。然而,近年来,科学家们逐渐关注到另一类辐射吸收性有机气溶胶——棕碳对气候变暖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那么棕碳气溶胶的增暖效应对北极的气候变化有多大贡献?北
本站讯(通讯员 吴莉)近日,最新发布的《Nature Index 2022 Big 5》增刊基于Nature Index数据库,涵盖了2015年至2021年间发表的研究论文。这份增刊展示了前五强国家(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研究成果,以及十余个最强合作伙伴关系并计算出2021年度合作得分,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与瑞士苏黎世大学、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科学研究所等顶尖机构的合作项目。天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项目,从众多最强...
应土壤科学领域知名期刊Geoderma和美国土壤学会会刊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SSSAJ)邀请,我院陈春梅副教授自2022年1月起开始正式担任Geoderma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和SSSAJ副主编(土壤矿物学和湿地土壤方向,
天津大学地科院晏智锋教授课题组在土壤氧化亚氮(N2O)过程机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上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Quantifying biological processes producing nitrous oxide in soil using a mechanistic model”于2022年3月4日在线发表在Biogeochemistry(IF=4.825)。作为一种重要温室气体, N
近日,天津大学地科院傅平青教授课题组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矩阵(EEM)光谱和超高分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对长江流域6个不同地点雨水DOM的分子化学多样性特征和来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成果以“Source and Formation Process Impact the Chemodiversity of Rainwater Dissolved Organic M
避免生物量的过量积累导致填料层的堵塞,对于维持废气生物过滤塔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天津大学环境学院王灿教授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在废气生物过滤堵塞控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Inhibiting effect of quorum quenching on biomass accumulation: A clogging control strategy in gas biofilters”发表
近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21年度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的复函》(津发改函〔2022〕2号),依托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建设的“天津市光电芯片与多维光纤集成系统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