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Academic research
  • 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吕春婉团队揭示IFNβ调控髓细胞中PD-1表达的新机制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作为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已被广泛研究。不仅如此,PD-1可在肿瘤微环境中调节髓源性抑制细胞的代谢重编程、髓细胞分化等。因此,PD-1是髓细胞上关键的抑制性受体,其表达水平是介导肿瘤免疫逃避的关键机制。然而,PD-1在髓细胞中的表达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近日,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英才副教授吕春婉团队

  • 天津大学海洋学院海洋通信与导航团队在水下导航领域取得新进展

    (海洋学院供稿)近日,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通信与导航技术团队在水下导航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文章A Robust Graph-based Bathymetric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Approach for AUVs在海洋工程领域顶级期刊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在线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20

  • 药学院李楠教授课题组Adv Sci: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新策略

    以往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通过降低局部氧化应激或抑制血管新生和渗漏来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由于病变过程中存在血-视网膜屏障多次损伤,因此过度的免疫级联反应无法被完全抑制,疾病进展无法完全阻断。考虑到视网膜微环境在该病中的关键作用,李楠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一种同时抑制血-视网膜屏障原发性/继发性损伤的视网膜微环境调控策略,并构建葡萄糖响应水凝胶系统,对可以高效清除视网膜微环境中活性氧的超小铜基纳

  • 胡文平-李立强团队Nature Materials发文:利用维生素C提高n型有机半导体的性能和稳定性

    近日,天津大学理学院胡文平-李立强团队在n型有机半导体的稳定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上,题目为“Improving both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n-type organic semiconductors by vitamin C”。论文通讯作者是胡文平教授和李立强教授,第一作者是苑力倩博士,

  • 天大地科院钟君副研究员课题组在EPSL:13C-14C示踪长江上游流域碳循环过程研究中取得进展

    河流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集成器,其中河流中碳的输运连接着陆地与海洋的碳循环,是全球碳收支的关键组成部分。河流中45%的碳是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而其来源及过程的辨析却由于复杂的地球化学行为变得困难,河流中DIC浓度及同位素是否能准确表述风化信息?是什么因素控制着DIC的行为?这都是认识全球碳循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天大地科院钟君副

  • 天津大学ACS Nano发文揭示工程蓝细菌在重金属生物修复中的重要应用

    &近期,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卫文、陈磊团队在蓝细菌生物活性材料在重金属生物修复的应用中取得了新进展。

  • 机械工程学院获批教育部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

    (通讯员 李扬)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教高司函〔2024〕6号)。按照申报和评选工作要求,经天津市教委和有关专家组织遴选推荐等工作流程,机械工程学院孙涛教授主持的《机械大类卓越工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方法研究》项目入选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据统计,全国共有173所高校、234项项目获批

  • 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声光探测团队在水下激光雷达探测领域取得新进展

    (海洋学院供稿)在海洋技术领域中,海洋探测技术是打破人类与海洋间屏障的关键手段,先进的激光雷达(LiDAR)系统和算法对水下任务包括水下定位、目标搜索和救援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距离信息作为最基本的物理参数,可视为诸多目标表征参数的基础,在遥感以及地形地貌检测等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大学海洋学院声光探测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梳干涉的激光雷达系统,以实现精确的水下绝对距离测量。为了消除

  • 医学部药学院高文远教授团队在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方面再获新突破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第十四次全体成员大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成功举办。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德国等15个成员国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等5个联络组织和秘书处的200余名专家参加本次大会。天士力主导申报的两项中医药ISO标准成功晋级下一阶段,在中医药国际标准领域再获新突破。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医学部药学院

  • 【研究前沿】耦合免疫声学莫尔超表面实现动态波束控

    (通讯员 周红涛)莫尔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近年来因其独特的调控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它是将具有相对扭转的两个或多个周期性结构叠加在一起,利用扭转错位引发的莫尔效应来实现调控。目前莫尔系统已呈现出许多新颖的波动现象。例如,在声学莫尔系统中观察到魔角诱导的平带、高阶拓扑带隙以及拓扑相变等现象。然而,在缺乏范德华力的声学莫尔系统中,莫尔效应的出现通常要求层间距离维持在亚波长范围内,导致目前声学莫尔效

  • 中国自动化学会天津大学学生分会成立大会暨天津市智能无人集群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前沿论坛在天津大学举行

    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在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育的战略布局下,强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策方针,中国自动化学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学会培育青年人才的责任工作拓宽下沉,在全国高校试点成立学生分会。2024年6月13日上午,中国自动化学会天津大学学生分会成立大会暨天津市智能无人集群

  • 狂风骇浪战苍穹!海洋学院海洋技术系研究生许洛川成功完成南海科学考察

    (海洋学院供稿)5月底,海洋学院海洋技术系研究生许洛川在导师张安民教授、徐剑副教授安排下受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邀请从广州出发,搭乘“向阳红31”号科学考察船,协助在南海进行断面调查。“向阳红31”船是我国首批具备全天候海上浮标作业能力的海洋综合科考船,船总长89米,型宽18米,排水量3950吨,续航能力达到10000海里,具有超大型浮标作业A形架和浮标止荡装置,能够起吊并存放10米大型海洋监测浮

  • 海洋学院MARS学术论坛|黄刚:人工智能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

    (海洋学院供稿)2024年6月16日,天津市海洋环境与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TianJin Key Laboratory for Marin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Service,MARS)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黄刚研究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主题为“人工智能在气象科学中的应用”。论坛由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儒教授主持召开,相关专业方向的老师和同学参会。黄刚研究员的报告

  •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点咨询项目“天津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咨询会召开

    本站讯(科研院供稿)2024年5月31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点咨询项目“天津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专家咨询会在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石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蒋剑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卜显和出席会议。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实验室工作处

  • 天津大学召开拟新增“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

    6月11日,天津大学拟新增“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在卫津路校区16教学楼601会议室召开。论证会专家组组长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前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史培军教授担任,专家组成员包括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前院长刘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黄昌春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院长潘云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胡

共1357条 首页上页1...910111213...91下页尾页 到第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