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130周年校庆,新闻网开设【百卅荣光】专栏,旨在展现天大130年来在办学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光荣历程与历史贡献,将校史变迁和天大当下发展形成对照,传承兴学强国的校史文化血脉,振奋广大师生校友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奋斗的精神斗志。本文深情回顾了天津大学水利学科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天大水利人从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到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不懈奋斗与卓越贡献。文章不仅体现了水利学科的辉煌成就,更传递出一代代天大人传承精神、服务国家的使命与担当。
2009年,我有幸两次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面交流。一次是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原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获奖代表亲切握手。我激动地说:“天津大学水利系师生向胡主席问好!”总书记说,请你转达,我向天津大学水利系师生问好!祝新年快乐!一次是习近平总书记(时任国家副主席)来天津大学视察时,说天大水利很好,并说胡总书记也是学水利的。“是的,我们学的是一个专业:河川枢纽及水电站的水工建筑”,我回答。交流中,我深深感到他们对天大水利学科的肯定及对中国水利人的殷切期待。回首天大水利学科的发展与成就,我感慨万千。
1956年,我来到天津大学水利系,这是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内率先设置的水利系所,被誉为“亚洲独步”的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就是在北洋大学创立的。水利先驱张含英老校长曾对我说,他想学土木(当时中国高校尚无水利系),要找最好学府。一位老乡告诉他:惟北洋和北大。他同时考取了两所学校,最后选择北洋。
建国初,青年学子以学水利水电专业为荣,“世界上没有任何职业比水电更伟大豪迈的”。那时,很多成绩优异的高中生都报考水利。一位高中同学考入同城的医学院,却千方百计转到工学院。他说他实在受不住国家未来宏伟建设对这帮人的期待与器重,以及“对我的诱惑”。
改革开放后,数以万亿的资金投入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三峡、雅砻江等超大型工程接连兴建,水利事业得到长远发展。这些大型工程的勘测、设计,都有天大水利人的身影。1993年,三峡工程兴建,时任水利部总工程师的袁国林校友,已是年过半百。在接到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的任命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离京赴楚,投身到三峡建设中。上任第一天,他就写下了“一生追着江河走,酸甜苦辣不回头”的诗句,并且一干就是十年,直到工程实现初期通航发电才退休。
我的学生曾主持世界第一高坝——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建设。准备浇注混凝土时,他请我去看看。这里条件很艰苦,当年骑马都很难进去,甚至没有干净的水源,但却向磁石一样,吸引了一批批“天大人”投身其间。从局长到普通技术人员,数十位水利系校友先后奋战在建设一线,被戏称为“北洋水军”。
近年来,水利系硕果累累,不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人才辈出,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也都在各个岗位建功立业。现在是水利系最辉煌和最令人鼓舞的时期,年轻的“天大水利人”正在完成着“北洋水利学子”当年的梦想。
从第一个水工所到三峡大坝,一代代天大水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严谨淳朴的作风,总是使我感动。一听到谁是“天大水利系毕业的”,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信任感。因为天津大学的教育质量令我有信心——我们应当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本文引自《向海而行》,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