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卓越大学联盟第十四次校长联席会暨2025年高校校长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举行。

出席联席会及校长论坛的嘉宾有,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同济大学党委书记郑庆华,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挺,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伶,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旭东等。联席会由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胡文平主持。

柴立元对出席联席会及高校校长论坛的领导和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此次论坛举办,正值天津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30周年之际,柴立元对各高校代表对天津大学的祝福表示感谢。
柴立元表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已深度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深刻把握高等工程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是高校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卓越大学联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希望通过此次联席会及论坛,充分展示各高校在改革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进一步凝聚共识、务实合作,共同打造引领世界工程教育的中国范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卓越大学联盟的智慧和力量。

会议举行联盟旗帜传递仪式,由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将“卓越大学联盟”旗帜传递给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会议推选并通过了东南大学担任2026年卓越大学联盟轮值主席高校。
联席会审议并通过2024年轮值主席高校大连理工大学所作联盟2024年度工作总结,2025年轮值主席高校天津大学所作的工作计划。2025年,联盟将着力深化以本为本的本科生培养,加强构建研究生培养协同体系,强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持续联动招生就业工作,凝聚科技创新强大合力,建设卓越师资人才队伍,多措并举加强国际合作,提升联合政策研究水平,以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各联盟高校表示,将不断强化合作交流,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共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展现联盟担当、贡献卓越力量。
联席会审议并通过《国际工程教育发展天津倡议(审议稿)》(以下简称《倡议》)。该《倡议》由天津大学牵头,多所高校专家参与讨论和编制,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报告》同步推进。《倡议》旨在阐明工程教育在驱动人类进步中的核心价值与全球影响力,梳理全球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并激发持续的改革动力与国际协作,共同擘画并实现全球工程教育的美好未来。《倡议》提出了未来高等工程教育行动方向,致力于为新时代全球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中国方案,是E9高校联盟工作的重要成果。

联席会召开前,举行了2025年高校校长论坛。出席论坛的各高校嘉宾以“工程创造世界 教育引领未来”为主题,分享了各高校在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前瞻思考。论坛由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主持。各高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同志,天津大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正职、师生代表等参加了论坛。

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以《立足当下 面向未来 创新新时代工程教育》为题作报告。他分享了大连理工大学对于当下工程教育面临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他强调,工程教育进入高张力发展阶段,新工科对传统工科是包容性超越,最终要形成一个新工科和传统工科的“交叉态”;要释放信息技术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同时坚守以人为本、机器协同的“人机协同”,实现不同创新主体共同育人,破解产学结构矛盾供需错位问题。在实践中,大连理工大学打造了“面向需求,分类卓越”的培养载体;构建了“贯通培养,交叉融合”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厚植基础,强化实践”的培养实践;完善了“五位一体,合作育人”的协同机制;建设了“面向未来,数智赋能”的未来学习形态。

东南大学校长孙友宏以《新时代工程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他深入分析了工程科技与工程人才培养的关系,介绍了东南大学在工程教育领域的特色和优势、育人理念,分享了该校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育人实践。他介绍,东南大学正在实施“使命铸魂”立德树人领航工程、“交叉注能”专业布局焕新工程、“升级换代”核心要素重构工程、“数智筑基”AI数字化赋能工程、“多方聚力”产业牵引融合工程。通过五大工程的实施,东南大学贡献了未来工程教育新范式的“东大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以《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的华工实践》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了剧烈变化甚至是颠覆式的变革,华南理工大学打造了“AI+”专业体系,以“智能+”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了AI+课程体系,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和技能;打造了AI+教材体系,加强新形态数字教材建设;打造了AI+教学体系,建设数智化“深度学习课堂”;打造了AI+治理体系,以数字化基建提升治理水平;打造了AI+思政体系,提升思政工作育人成效。华南理工大学正以新工科F计划为抓手,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卓越的“三创”人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范式。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博以《AI时代工程教育思考与北理实践》为题作报告。他分享了北京理工大学对AI时代教育新形势的思考,以及该校在科研、教学、人才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实践,如通过创建一批科教中心,实现科与教的融合;通过赋能教育新方案,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升思辨、创新、协作能力;通过培养模式变革、人才特质重塑、服务智慧教育变革新形势,重塑4A培养过程,培养4S高层次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挺以《智能文明时代高等教育顶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探索》为题作报告。他分享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纵深洞悉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模式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探索“文明引领型”高等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他以未来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大师+多学科导师团队”、“一生一策”个性化培养、弹性学制贯通人才培养等措施,阐释了该校“人文—科技”双螺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王伶以《“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的西工大实践》为题作报告。他分享了该校深刻把握总师育人文化引领人才培养内涵要义,通过打造优质课程体系、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拓宽“总师型”人才选拔之源、特色系列教材体系、“做中悟”实践育人体系、本研贯通培养、高水平教学队伍、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的“七大行动”“四大部署”等系列措施,切实推动总师型人才培养新范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