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践行回信精神】《天津新闻》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膜”法铺就低碳转型新路径

作者:金丹编辑:张华 应紫瑜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目前,天津共有2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众多科研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我们来看,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攻关膜法新技术,服务国家绿色发展。

眼前这样一张0.1毫米厚的膜上,虽然肉眼看不到,但其实分布着4000多个孔道。这个教具,就是孔道放大了一亿倍。这项膜技术,可以分离液体或气体中的成分,就来源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需求,1987年,余国琮院士带领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一起,建设了化工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那个年代,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国际关注重点,海外开始探索膜技术,来分离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传统办法,纯度高、成本低,经济规模能达到一年100亿美元。

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大迈入科研深水区,在膜分离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两年,将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目前,在江苏、山东等地的燃煤电厂、天然气开采、能源企业应用。今年,全国重点实验室也进行了更名,在化学工程基础上,新增了低碳技术,就是进一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持续承担近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不仅要减少碳排放,而且将分理出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起来,用于下游的化工合成,也可以注入地下,帮助石油开采提高产量,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

眼下,实验室的青年研究员们又瞄准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制造新的膜材料,分离出高浓度的氢气,用在下一代新能源车的储能电站或电池系统上,晚上9点,这些“00后”的学生还在进行实验。有不明白的地方,隔壁小教室,教授现场分析点拨。

原文链接:http://news.enorth.com.cn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