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Comprehensive news

我校创新成果“神工-神枢”亮相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

作者:刘秀云编辑:刘晓艳 李萱来源:医院管理处

11月8日,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暨医疗场景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会议暨2025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学术会议于天津盛大启幕。

本次大会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主办,天津大学胸科医院、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承办,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人工智能麻醉学分会、大数据分会、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医学分会、创新与推广分会、围术期基础与转化医学分会、健康产业分会、心肺复苏分会、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人工智能产业工委会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工作组、ASCA、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心胸麻醉学组共同协办,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行业领袖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前景。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天津大学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通过推进学科深度交叉,孕育出脑机接口等一批天大名片。他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前沿发现转化为明天的科技答卷,深化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医疗健康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上,由天津大学脑机海河实验室联合天津大学胸科医院、中电云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设备“神工-神枢”隆重发布。作为新一代手术室的“智慧大脑中枢”,该系统可将手术室里常用的监测、呼吸、氧合等多模态设备信息集中采集并同步显示,同时设备还开发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等评估指数,可实时预测“呼衰”、“心衰”、“谵妄”等十种常见心血管手术术后并发症概率,提醒医生及时调整方案、及时介入,最大程度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据悉,该设备为当前全球首套集“数据整合-同步显示-功能评估-实时预测-个性化治疗”于一体的围术期智能预警系统。

在“神工-神枢”设备发布展台,各方嘉宾络绎不绝 ,来自全球各地医疗界的专家们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正如来自巴西的Macus Chaer博士指出,“神工-神枢”为手术医疗资源紧张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客观精准的诊断技术,从此以后手术室及ICU里有了智慧大脑。随后,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灯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阶段性成果以及2025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同步亮相。

开幕式还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敖虎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韩金艳,国家卫健委科教司规划评估处处长刘战强,国家数据局数字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司副司长李建国,中科院原副院长、科技部原副部长、原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季华实验室理事长曹健林,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等发表致辞,国际心胸麻醉学会主席Alexander Mittnacht教授,欧洲心胸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协会主席Chirojit Mukher jee,亚洲心胸麻醉学会会长、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Nianci Huang,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刘忠范,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研究中心主任付小兵,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专家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乔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康复大学校长董尔丹等共贺会议召开。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