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26日,第六届土木工程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天津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指导,天津大学承办。本次会议共有4位院士作大会主旨报告、11位杰出专家作大会邀请报告、5个主题研讨分会场共10位资深专家作引导报告、10个青年学者论坛分会场共71位青年学者作邀请报告、女科学家专题沙龙50余人参与。研讨会共计96场学术报告,近500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参加。


第六届土木工程青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10月25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由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庆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柴立元首先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天津大学发展的关心支持,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有关情况。他指出,土木工程学科是天津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秉持“从未来到未来”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超前布局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相关的新兴学科集群,组建智能建设与安全学科交叉分中心,培育孵化土木工程新兴交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学科品牌名片。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探讨交叉融合型青年人才队伍培养与发展路径,共同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助力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科学四处张鹏主任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土木工程领域2025年项目申请概况、总体资助概况、以及学科青年人才培养新思路。他指出,学科人才呈年轻化趋势,基金委鼓励青年研究者创新,并指出学科未来将向智能化、新能源基础设施、极区与地外工程等方向拓展。

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科学四处张鹏主任作大会报告
开幕式后,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院士、重庆大学刘汉龙院士和深圳大学包小华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平台建设助力特色科研》《未来住宅产业化研究思考与展望》《独辟蹊径,引领深刻》、《土木工程低碳转型—生物建造讨论》和《从抗震到韧性--科研探索与个人成长分享》的精彩大会报告。5位专家分享了各自的成长路径、科学研究历程以及创新研究方向,激励广大青年学者以兴趣为动力,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积极拥抱智能化发展的浪潮,专注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大会报告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谭忆秋教授、天津大学李忠献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叶继红教授主持。


大会报告
25日下午,与会专家参与工程结构与材料、工程建造与诊治、工程防灾与防护、岩土与道路工程、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五个主题共10个专题的研讨,研讨由专题协调人主持,包括资深专家引导性发言、参会代表自由交流、青年学者报告交流等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了土木工程研究领域关键问题、个人研究特色和未来科研规划等议题。
26日上午邀请10位专家围绕研讨会主题分别作大会邀请报告。报告由钟继卫教授级高工、陆新征教授、马国伟教授、夏勇教授主持。

大会邀请报告
报告结束后,天津大学建工学院院长师燕超教授主持主题研讨总结及闭幕式。大会宣布第七届土木工程青年学术研讨会将于2026年10月在长沙召开,由湖南大学承办。
26日下午,部分专家到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进行技术参观。10月24日晚上,本届研讨会还以“智慧、成长和融合”为主题举行了女科学家专题沙龙活动,展示了女性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杰出成就与深刻见解。专题沙龙由同济大学周颖教授和浙江大学李庆华教授主持。与会女科学家共同探讨了科研领域的经验和成果,展示了女性科学家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贡献。活动中,李惠、叶继红、刘润等女科学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前沿突破以及AI赋能下的教学科研创新,展示了女性科研人员的独特视角与坚韧精神,体现了女性科学家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会的男性专家也参与讨论,探讨了科研合作中的性别视角与合作模式,展现了学术界的多元与包容,为推动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贡献了力量。

女科学家专题沙龙合影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土木工程领域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土木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为土木工程领域智能化、绿色化及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