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卅天大

TOPIC

【百卅天大】校庆征文 | 我与章又新先生的一面之缘

作者:建筑学院2015届毕业生 韩世麟编辑:梁绍楠 田利群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者按: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韩世麟,是天津大学07级建筑学毕业生。在我就读大学本科的时候,章又新老师早已经退休多年,我并没有上过他老人家的美术课,也更没有接受过他的绘画指导。事实上,正如标题所说的,我与章又新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但对于我个人来说。章又新老师的一次讲座带给我的启迪和共鸣是会让我受用终生的,甚至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和职业选择都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把我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们这一届学生对章先生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画册、刊物上所刊登的章又新建筑表现作品。当时年轻,认识纵然不够深刻,但也能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彭一刚先生如此擅长钢笔墨线建筑表现图,但他仍然有一些作品会委托章又新先生用水粉绘制最终效果图,足可见这位章先生本事不简单!后来我对建筑表现图很感兴趣,浏览的作品也多了些,更是能感受到章先生的绘画功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谓是达到了顶尖的建筑表现水准,比起一些国际知名的建筑插画艺术家也毫不逊色。

但是,对于建筑美术课以及建筑手绘表现,我们这一代的建筑学生心中是存在着很多困惑和迷茫的:在普遍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以及使用 CG技术渲染效果图的年代,我们的传统建筑美术课到底还有没有用?手绘技能到底是不是过时的?关于类似话题的争论至少存在了20多年,我相信每个建筑人都看到过。当时还在读本科的我,对于这些问题心中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想不明白也没辙,图还要画,作业还要交,我个人更是被行业技术变革所推动着,意外走上了一条新的赛道:数字建筑表现。我们这一届的学生肯定是要用计算机绘图的,但当时网络上的建筑软件教程却相对少见,同窗们都苦于:不会用渲染器,效果图渲染不好。我个人怀着对建筑美术和三维特效的浓厚兴趣,自学了不少渲染软件的知识,所以从本科大四大五开始,我就被同年级的同学邀请去,帮他们调整渲染器参数。后来需要帮忙的同学实在太多了,我帮不过来,我就把我自己所学会的建筑表现软件知识写成图文教程,或者录成视频,渐渐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网友们亲切地喊我老韩。

在年轻的建筑学子以及网友们的眼中,我是个对画图很有见解的家伙。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是充满了矛盾、迷茫和压力的:我不知道我做的是不是对的?会不会被人诟病引导学生们投机取巧、舍本逐末?我心里隐约地知道我做的可能是有意义的,但我没法说服别人,也没有完全说服我自己。这个拧巴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5年,我研究生毕业。

2016年5月11日,章又新先生应邀,要给天大建筑学院一年级的同学,做一场讲座。微信公众号的通知5月10号发出来的,我当时就决定:“章老师的讲座必须去听!”我要承认,那时候的我其实并不了解章先生,去听讲座,单纯是因为章先生实在是太有名了,而我又对建筑绘图实在是太感兴趣了。

晚上6:30,讲座正式开始。坐那一听,我傻眼了。且不说章老先生当时84岁高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连讲两个多小时。就说这讲座的内容,怎么句句都钻到我心里去了呢?直到今天我还大概记得讲座的基本结构:章先生先是展示了他心目中所认可的美好的设计,美好的建筑,给审美这个话题埋下了一个标杆。然后他展示了自己的一些美术作品,剖析和分享了他在创作时的思考过程,借此谈到了建筑美术教学在建筑设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训练目标。关于这部分的讲座,在“上栋下宇”公众号2025年5月18日的推送中,有一段5分钟左右的节选,大家真的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他解释了美术训练对建筑学生的意义,以素描为例,其实训练的是对几何形体以及光影规律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这些就像加减乘除一样,是一切的基础”,“有的同学刚画了几张(素描),就觉得这东西没用,千万不可实用主义啊!”

听到这些,我彻底释然了:原来我本科期间一直压抑在心头的困惑,同样的问题,几十年前的建筑学生,那怕是在没有计算机绘图的年代照样也困惑过。而这些问题,老先生在几十年前也早就给出过答案。

两个小时的讲座,对于我个人来讲,仿佛是在跟老师隔空喊话。章老师每每讲到一些观点,我在心中都会激动地仿佛要喊出来:“对”“是的”“原来是这样!”可以说。章先生几乎解决了我对于建筑美术和建筑设计间关系的一切疑问。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那句话:“你所思考的那些问题,其实前人早就思考过了。”而我,有幸当面听到了前辈的教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育的魔力再一次在我的脑海里绽放。

讲座结束,我走上台去,握住章老先生的手,跟他说:“章先生,我是您的粉丝!”这是我当时的原话,老先生也非常开心。然后,我以一种自拍的方式,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讲座结束后又过了一些时日,章又新先生通过赵伟老师找到我,说是想要“请那天那个称是我粉丝的学生到家里坐坐”。作为一个后辈,真是受宠若惊,仅一面之缘,章先生其实并不知道他对我有莫大的启发和鼓励。而我当然愿意去面见章先生,把我这些年来的思考和对他的感谢表达一番。遗憾的是,当时我正处于工作繁忙时期,身在外地,此事就未能成行,最终搁置。2024年5月,听闻章先生故去的消息,这个一直未能实现的约定,竟成了终身的遗憾。

多年以来,这个遗憾一直萦绕心头,很难释怀,我亦鲜少对人提起。借这篇短文的机会,我把我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这些话恰恰也是我想对章老先生当面所讲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