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Campus News

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流学科规划落实研讨会召开

作者:贺泳迪 王昕编辑:刘晓艳 殷琪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摄影: 李万众

为积极响应学校《天津大学学科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一步优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战略布局与实施路径,提升学科适应、支撑、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能力,推动学科与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协同高效发展,2025年7月11日-12日,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流学科规划落实研讨会于北洋园校区34教学楼成功举办。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天友,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文彬、副院长雷建军,发展规划处处长杜青,人事处处长马德刚,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柯燎亮等出席会议。重点实验室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

胡文彬在致辞中指出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在科研工作上的“国家队”,是国家科技突破最重要的创新平台之一,是科技攻关、原始创新的动力源泉,期待全体教职工珍惜现有条件,着眼于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开展针对性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为祖国实现在科技领域的“逆境突破”、“弯道超车”作出贡献。

柯燎亮在致辞中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学科近年来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他指出,面临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实验室应锚定“支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塑育人范式、攻坚科技前沿,以战略人才为引领、以卓越教学为基础、以前沿攻坚为支撑,进而打开新局面,为迈向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杜青在以《热动学科建设之我见》为题的报告中指出,学科应全力支持配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在学科发展战略行动方案里的角色定位和核心任务,全面推动交叉学科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擎,推动内燃机及新型动力技术实现高效清洁、高度强化的发展目标,力保双一流验收,争创卓越学科。

雷建军在《齐心协力,深耕科技工作厚基础》专题报告中指出,科研院将进一步支持“有组织科研”工作,立足于诚意服务初衷,做好科研工作的“参谋员”“组织员”“沟通员”“质量员”和“服务员”。狠抓重大科研项目谋划和组织,不断推动重点实验室提升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能力,深刻落实新时代科技工作再探索。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梁兴雨在总结报告中全面回顾了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从“强基计划”招生改革到“数字能源与智慧动力”微专业落地,学科建设始终坚持系统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准绳,力求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以求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能源动力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研究讨论阶段,资深教授张俊红、吴志新、赵军、高文志、林志强、刘海峰、李云强、白富强、李敏霞、杨俊红等均结合自身经历和体会,为重点实验室和学科的未来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针对科研平台建设、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青年人才成长等主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7月12日,本次会议的青年教师发展论坛于34教学楼举行。王天友详细介绍了重点实验室重组后的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规划。他指出,重点实验室和学科要实现高度协同、共同发展,利用重点实验室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制度灵活性,支撑一级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工作,以求有效增强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任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综合实力。未来,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将充分考量机遇与挑战,积极引育人才,完善研究团队,推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系统谋划科研布局,紧密衔接国家战略任务需求,细化管理模式,谋求进一步成果转化,进而激发教师的个人特质,产出高质量成果,实现个人成长与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

马德刚向参会教职工传达了学校第三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系统介绍了学校综合兼顾人才队伍密度、领军人才储备、青年教师培养、创新团队建设四方面的人才体系,传达了人事处“强化激励、优化服务、全程保障”的引才育才政策。

学科全部青年教师参加论坛,并向资深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汇报了近五年的科研创新情况。专家组成员充分听取了青年教师们的科研情况和未来研究设计,为他们悉心谋划、指点迷津。

据了解,本次会议聚焦重点实验室建设、学科发展战略、青年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转化等关键议题,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经验,凝聚共识,为推动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迈向世界一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流,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动员与部署。会议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与重点任务,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注入了新动能,彰显了天大能动人面临新时代机遇与挑战时的坚定与担当。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天津大学在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和一流学科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