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国内首次大规模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地区,天津正与这一高传染性毒株正面对决。一周内完成3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多措并举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大批志愿者坚守抗“疫”一线……这座城市与病毒赛跑,彰显中国力量。而在天津工作生活的外国朋友,也从中感受到了疫情之下的中国速度与温度。一个个战“疫”故事,串联起他们的所见所感。
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自该法施行之日起,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同时废止。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噪声污染防治法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宁和谐环境需求,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开启新一轮核酸检测工作,一万两千余名师生前往学校操场进行核酸采样,大家按照志愿者的引导,有序扫码排队,间隔一米进行咽拭子采集,即采即走。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实行封校管理,筑牢疫情防线,确保学生安全。
1月15日,天还未亮,位于天津市津南区的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洪波就已在学院各相关工作微信群里布置一天的工作。从学生宿舍消杀到学生活动落实,每一项都安排得细致入微。
“今天是农历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向全市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表达最诚挚的问候,给大家拜个早年!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顽强拼搏,有父老乡亲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温情坚守,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全员核酸检测筛查的硬仗,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一定能够开创我们天津更加光明美好的明天!”1月10日,正值农历腊八节,天津市委、市政府致信全市父老乡亲,字里行间一个个心手相牵、温暖人心的抗疫场景,一个个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抗疫故事,让2022年的“腊八节”变得格外温暖。
1月15日,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开展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大筛查8:00开始,中午12:30结束,合计检测师生17000余人。
“冬日虽未过去,春天的宣言已经到来!我们要做战‘疫’英雄的温暖后盾。伙伴们,一线抗疫人员子女课外辅导志愿者招募开始啦!”日前,一则振奋人心的“校园英雄帖”在天津大学师生中迅速流传。据悉,天大将推出“致敬最美逆行者”寒假云课堂,为全市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提供线上课外辅导服务。
还记得2020年初那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吗?画面中,天津煎饼果子、陕西肉夹馍、山东大葱等美食在病房外,为武汉热干面加油鼓气,温暖了大家的心,也鼓舞着亿万民众共克时艰。
“冬日虽未过去,春天的宣言已经到来!我们要做战疫英雄的温暖后盾。伙伴们,一线抗疫人员子女课外辅导志愿者招募开始啦!”日前,一则振奋人心的校园“校园英雄帖”在天津大学师生中迅速流传。天津大学开展“致敬最美逆行者”寒假云课堂,将为全市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提供课外辅导服务。
日前,天津大学启动了“致敬最美逆行者”寒假云课堂活动,面向全市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提供课外辅导服务。
“冬日虽未过去,春天的宣言已经到来!我们要做战疫英雄的温暖后盾。伙伴们,一线抗疫人员子女课外辅导志愿者招募开始啦!”日前,一则振奋人心的“校园英雄帖”在天津大学师生中迅速流传。天津大学开展“致敬最美逆行者”寒假云课堂,将为天津市一线抗疫人员子女提供课外辅导服务。
从“热干面,加油”开始,陈小桃的漫画就刷屏全网,近日,她再次出手,不过这一次是为了自己的家乡——天津。
天津大学“大牛”开讲,学生科研、娱乐两不误。
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公布的最新摸底统计,全市大多数高校已于元旦前放假,大部分学生已离校返乡,但目前还有22所高校的56426名学生留在校园。
1月8日,天津突发本土奥密克戎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大学数万人的校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慌乱。照常泡图书馆,照常做实验,可能除了做核酸检测,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门院士领衔开讲的精品课——“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天津大学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通过启动“空中讲堂”加强师生互动和学术引导,以积极心态共同克服疫情对学习科研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