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稳步推进,对外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很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学科如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生物学等已成为国际一流学科,一些学科领域国内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与质量也成为国际顶流。
日前,全国妇联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员被外派到境外工作,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如约而至。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
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海外资产,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外部环境十分复杂。
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已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记者3月3日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在日前公布的2021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收获颇丰。
“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5%以上,成规模生态区近300平方公里,湿地、海岸线和绿色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创新金融支持‘绿水青山’建设模式探索取得重大成果,西青区辛口镇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天津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天津市绿色生态屏障项目的建设成果。
近日来,伴随着天津各大院校迎来开学季,为全力助力天津疫情防控工作,全面保障返津学子顺利抵达校园,天津市公交集团公务租赁公司自3月1日起将根据各大院校用车需求,开通点对点、门对门的“返校专线直通车”服务。
3月1日,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公布,共评选出自然科学奖13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74项。其中,天津大学收获颇丰,共有54项成果获奖,26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项目涉及机械、化工、计算机、电子、动力、土木、水利、医疗等多个学科领域,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作为津南区创新发展聚集区的重点企业,津南人工智能研究院瞄准智能算法,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研发、工程两大板块业务,为完成全年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2012年,冯骥才70岁时在北京举办了“四驾马车”个人纪念展,展示了在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四方面的成果。10年匆匆而过,他依然专注地做事、发声,向上走、往前行。即将在农历二月初九迎来80岁生日的他,以四部作品记述了“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成果,字里行间描摹出一个坚韧而有趣的灵魂。
四季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年是前一个四季更迭的结束,又是新一个四季更迭的开始。每当我们站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节点上,心中一定对新的一年、新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希望与期待,于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年心理”。大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小到家庭和美、身体康宁、生活富裕。这些向往在过年的时候一股脑地集中涌现,而且分外强烈、热烈、理想化。它用什么来表达?用文化。这个文化表达就是过年的民俗。
作家冯骥才在描述对历史名城巴黎的观感时曾说,巴黎的卢浮宫、凯旋门和圣母院等,只是“历史的几个耀眼的顶级的象征”,而巴黎真正的历史感则表现在城中一片片的老街和老屋中,因为这些昔日的空间中有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生动而真实。